通山县闯王镇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李香豫)近年来,闯王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优产业、聚人才、兴文化、美乡村、强堡垒”为目标,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强大动能,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优化产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立足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外片砂梨,内片油茶、中药材”的主导产业布局,久久为功打造特色品牌,持续发力建设砂梨、中药材、油茶“三个万亩”园区,创建出闯王砂梨、“九宫山”矿泉水、“云里雁”茶油、“通慧佳”有机大米、“云水间”野生红茶、大源水蜜桃等一批特色品牌。通过“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联结发展形势,发挥资金、技术、人才、设施等优势,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围绕村湾资源要素,采取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建设集体产业等方式,形成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攻坚发展合力,推动建设“一村一品”,为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引育并重,积蓄人才队伍新动能。在引进和培育乡土人才上下功夫,集聚人才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153人、后备干部数据库39人,聚焦特色产业、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以需引才,以情招商,落实政策支持、待遇保障,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实现能人回乡、资源回流,目前已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300余人、回村任职10人。精心培育乡土人才,开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致富带头人、党务工作业务培训、农村党员教育轮训,组织现场学习观摩,培养乡村振兴领航人、产业发展领头人、致富带头人,不断发展壮大主力军队伍,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和智慧。

聚焦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厚植文化底蕴,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凝聚民心。深入挖掘镇内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当中,依托宝石古民居和高湖朱家湾2个国字号全国传统古村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等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依托坳坪国学讲堂,苦竹林孝文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独特魅力。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践行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开展“最美儿媳”“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选树闯王典范,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主题文化墙、文体广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功能,连续年开展5届篮球赛,常态化提供乡村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文化铸魂焕发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组建苦竹林村巾帼“娘子军”,宝石村环卫“童子军”,汪家畈村党员“青年铁军”等多支志愿者队伍,累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70余次,建成镇村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站3座,垃圾转运清理实现全覆盖,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库长制,扎实开展流域治理、护绿植绿工作,为青山增“绿,为绿水护“源”,截止日前,全镇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面积达1.79万公顷,全镇森林绿化覆盖达80.57%,古树名录收集在册172株,红豆杉、钟萼木、白鹇、金雕等国家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呈恢复性增长,绘就出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推进组织振兴,筑牢党建引领强堡垒。深度融合党建引领工作主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创以党建引领为中心,培育基层微组织、打造微阵地、提供微服务、开展微活动的“一心四微”乡村治理新模式,健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五层架构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全面推行党员“一户十联”制度,共同缔造“124+N”模式,目前已组建了42个村湾党支部,打造党员中心户400户,直接联系服务群众4639人,让“红色根须”延伸到村湾最末端,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审:葛素文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