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黄精之名取自于“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近年来,通山县人民靠山吃山,种下这“土地精华”,推动着黄精产业连点成线,逐步壮大。
10月9日,在洪港镇江源村,抖音网红“通山黄精王”成传够正与农户一起采挖今年丰收的第一锹黄精。
“这个块茎有四节,说明这是四年生的黄精。”成传够指着自家黄精介绍,自2018年起,他从事黄精种植达四年之久,今年已经进入了黄精种植的丰产期。
“去年自己卖了4吨黄精,还帮村里乡亲卖出去了6、7吨。”成传够说,自己承包的50亩林地,每年黄精收入达50万元左右,还带动了不少村民跟着种起了黄精。
不仅是黄精能带来收益,黄精的种子、种苗也是种植户致富的法宝。
据了解,成传够种植的黄精品种是通山本土品种——多花姜型黄精,是传统药典黄精。他通过抖音直播免费推广种植技术,吸引不少外地种植户来通山引进通山黄精品种。现在,他靠着售卖黄精种苗、种子,每年也有十多万元收入。
在杨芳林乡新丰村,陌上花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里,种植着来自安徽、江西等地引进黄精种苗。
“经过两年选育,目前初步选育出产量较高的鸡头黄精作为主要种植品种。”湖北陌上花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廖早英介绍,目前公司承包林地4800余亩,种植黄精、玉竹、洛神花等多种中药材,其中种植黄精3000余亩。
据介绍,陌上花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有“江南陌上花”商标,并围绕黄精种植,研发出黄精人参八宝茶、黄精代餐丸、九制黄精片、黄精酒等系列黄精产品。
近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发展壮大种植规模,根据“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土地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的发展模式,有序推进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好“生态牌”,让药材变“药财”。截至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22000余亩,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通山人民正凭借着丰富山地、林地资源,用“土地精华”谱写出通山县乡村振兴美好新篇章。
(一审:谭茜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