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镇隐水村:秋收“丰”景美如画 产业帮扶添动能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蓝天白云下,大畈镇隐水村大地换上新装,成片的水稻颗粒饱满,金灿灿的缀满枝头,10月15日,隐水村阮家湾、南山下的稻田里,100余亩的优质稻拉开了收割大幕。近年来,在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隐水村通过发展优质水稻产业,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流转村民闲置地 播种优质新品种

隐水村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于传统农业产业村,水稻种植已有多年历史,种植出的水稻口感香糯、品质优良,过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水稻产业发展规模小、效益低。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采取召开座谈会、屋场会、乡贤会等方式,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查研究,迅速摸清全村可用耕地及可开垦抛荒地的“家底”,粮食生产、产业培育两手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有序流转200亩土地集中种植京山桥米和优质水稻。

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收割机中,将一粒粒稻谷尽落“囊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几个来回之后,机舱里就装满了收获的稻谷,如此循环往复多次后,上百亩水稻顺利归仓,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丰收图景。隐水村党支部书记袁达献配合着机器装车、运输,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种植的是优质水稻和京山桥米,5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割,这种稻具有抗旱性强、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优点,今年水稻产量有16万斤左右,能带来近6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隐水村党支部书记袁达献说。

打造水稻示范片 实现量质新突破

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充分结合隐水村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将农民、土地、技术等资源融合起来,实现京山桥米亩产966斤,全力推动水稻量质提升。

“机械化”助力水稻生产。全面推广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采取旋耕机整田、机械化插秧、无人机喷洒生物防治、机械化收割脱粒等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优质稻谷的成本节约、产量增长、质量提升。

“示范片”助力品质提升。打造袁家畈、南山下、阮家湾等三个水稻种植示范片,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以新化肥、新机具、新技术为应用方向,在“量”上下功夫、在“质”上做文章,提高种粮效益,有力助推农业产业振兴。

“技术员”助力产业发展。为及时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邀请京山市和通山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到村,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提供病虫情报、田间管理、用药指导等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力保粮食稳产丰产,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收获销售齐头进 打出产品好口碑

连日来,隐水村抢抓晴好天气,迅速掀起秋收热潮,集中一切机械力量,争分夺秒、昼夜抢收优质水稻,经过烘干、脱壳、包装后,以“优质、生态、绿色”的隐水稻米品牌统一推向市场。

为解决农户种粮收益低、稻米优质不优价、产销分散等制约稻米产业发展问题,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将大米包装后推向隐水农旅展销馆销售,满足前来旅游休闲的游客购买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借助古法工艺电商街和供销荆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开拓产品销路、打出产品口碑。

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斌说:“隐水大米好评如潮,为我们提振了信心,我们会不断提升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向增收。同时,我们正在谋划发展景观化稻田,以和美稻田景观和特色品牌大米为发展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隐水特色‘稻’路。”

隐水水稻产业是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通过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今后,隐水村也将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在巩固当前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审:阮百川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