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世界安宁缓和医疗联盟(WHPCA)于2004年在全球推行。
今天是2023年“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今年的主题为:社区友善,八方支援。
近期,记者采访了外科主任医师。武汉市第一家安宁疗护中心创始人,原武钢二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主任纪光伟。
安宁疗护指什么
安宁疗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医学、护理、心理、哲学、宗教等多专业。它是对于无治愈可能的终末期患者的整体积极的照顾,给予患者疼痛控制和其他症状的缓解,同时给予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及灵性层面的照顾。安宁疗护的目标是协助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的生活品质。它对一些早期患者也可以适用,如癌症患者早期疼痛的缓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对安宁疗护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缓和医疗又是啥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对缓和医疗定义是,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严重健康损害的所有年龄段的个人,尤其是对生命末期患者,所进行的积极的全面的照护。它旨在提高个人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不论是安宁疗护还是缓和医疗包括听得较多的临终关怀,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对终末期病人进行症状控制,减轻痛苦,是一项提高生命质量的现代技术。内涵就是:“缓解痛苦的症状、进行舒适护理,让生命有尊严。”
正确选择在家或住院
对于晚期病人而言,通常要经历心理上的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对于终末期病人而言,前两个阶段可能都已经经历了,他们需要面临的更多是后三个阶段,因此,家人的关爱对疾病的进程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个意思是说,在家是最舒适的。但对于有治疗和抢救需要的病人而言,就不得不选择住院了。如何处理这个关系,这就是对您决策能力的考验了,对于必须做的治疗,那是必须要做的,但安宁疗护反对“生命不息,治疗不止”的做法。
安宁疗护的意见是,除了濒死期外,对终末期病人应该尽量选择在家,而不是在医院度过。如果病情有变化,需要住院者,可以在医院短暂的住院,症状控制后就应该回家。
做好症状控制
终末期的病人会有很多不适的症状,如疼痛、呕吐、呼吸困难等,而且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尽量缓解这些症状。如:疼痛就需要充分的止痛治疗。症状控制对终末期病人是至为重要。
满足终末期家人的需要
临终病人,家人要尽量满足他的需要。想吃什么,尽量满足;想去哪里玩,尽量安排。但是,这仅仅是病人的一部分物质需要,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患者精神上的需求。如:他想见谁,他有什么心愿没有完成的,这些都要尽可能的帮助他实现。
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
终末期的病人常常不能行动,甚至需要卧床,这就需要家人和护理人员帮助他清理排泄物,清洗身体,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应该说,这些事情既琐碎,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做,但如果做好了,不但可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还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减轻了痛苦,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
怎么护理濒死期病人
第一期谈到了濒死期的概念,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临终病人,就不能按照常规护理了,而应该根据濒死期病人的规律来进行护理。
1、不要勉强给病人喂食物:如果终末期病人不愿意吃东西,就不要强迫喂食,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病人也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2、 控制液体的输注: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医学上要求每天输入的液体是2500毫升左右,还有能量的需求。但是对于终末期病人而言一般是不需要这样做了。原因是,脱水、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可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其次,大量输液后,会引起病人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喘鸣”,使人听了很不舒服。因此,一般认为,对濒死期的病人一天只输500毫升液体就足够了。
3 、不要盖较厚的被子:一般人认为,对濒死的病人而言,身体一定是寒冷的,因此,要增加被子,但这一做法会让病人感觉到很不舒服,被子的重量对于他们都会产生很大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病人的身体上盖一个薄薄单子就可以了,这时病人已经感觉不到寒冷了。
4、不翻身:平时按照护理的要求,卧床病人应该2小时翻一次身,以免出现压疮。但对濒死期病人,翻身会引起他生命体征的变动,因此,对预计生存期只有几个小时的病人是可以不用翻身的。
总之,当家里有位终末期病人时,我们应该用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来照顾他们,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能够有尊严离世,做到生死两相安。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