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明洁 孟军 伍文俊 王姚 袁诚
吴家桥是黄沙铺镇孟垅村一处较为偏僻的湾子,共有村民69户261人,党员8名。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孟垅村充分发挥一个核心作用,织密“村+湾+户”组织架构,通过组建村湾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志愿服务队,健全党组织引领群众参与的村湾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党员联户“1+10”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共同缔造、环境整治、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户、惠及到民,有效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
盛夏时节,走进黄沙铺镇孟垅村吴家桥,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篱笆下一湾溪流携着潺潺水声给整个村庄注入生机。洗衣池旁,村妇们一边闲话着家常一边悠然地洗着衣裳,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孟垅村村湾理事会会长吴欣树介绍说,流经村湾里的这条小溪以前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还存在安全隐患。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是村民最急盼改造的地方。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溪改造进入实施阶段却让大家犯了难。怎么样改造?钱从哪里来?都让理事会费了不少心思。大家的事,大家办。村里党员、群众代表、乡贤、村组干部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洗衣池、继禹亭的修建都列在了沟渠改造清单里。
施工方案和改造清单出来了,吴欣树带头捐款2万元,其他村民也纷纷主动捐款捐物,投工投劳。
孟垅村党支部书记吴剑会说:“村民的共建意识非常高,大家都积极出钱、出工、出力、出点子。村民筹资了8万余元、投工投劳160余个。”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很快便完成了沟渠改造以及洗衣池和继禹亭的修建。
村民孟美凤说:“以前是臭泥沟,现在搞得很好了,下面是水泥底,水又清亮。”
沟渠的改造让村民们形成了不等不靠、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良好氛围,老旧厕所拆迁改造则真正开启了吴家桥共绘美好家园的序幕。
吴家桥文化礼堂前面的广场以前都是成排的老旧厕所,村民们集中在这里养猪,不仅堵塞了进村道路,更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居环境。
孟垅村党支部书记吴剑会说:“村里和理事会都开了好多次会,对厕所拆迁的相关事宜进行讨论。涉及的15户村民从一开始的观望到最后一致支持,乡贤吴欣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让大家同意拆迁,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吴欣树主动提出先贴钱给大家补偿,然后跟村干部一家家走访,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厕所拆迁后,不仅进行了升级改造,还配套了绿化。原址打了地坪,建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广场。结束一天的劳作,妇女们穿上漂亮的衣裙,在广场上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为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吴家桥全面推行党员联户“1+10”制度,通过由中心户长包保10户群众,带领每一户群众都参与到村湾建设谋划中来。
吴剑会说:“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省供销社驻村工作队也积极参与进来,不仅帮扶困难群众,还帮我们解决了5万元的资金,在村里建起了积分超市,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吴剑会说,今年新一届的省供销社驻村工作队一到孟垅,就进村入户,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和大家的所盼所想。
省供销社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浩说:“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前期进村入户摸排的工作情况,提升三组吴家桥的步道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跑好新的接力棒。”
现在的吴家桥,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美观,休闲广场、凉亭、步道、篮球场一应俱全,大家都觉得村里的生活并不比城里差。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村居环境越来越好,大家自豪和高兴的同时,干劲也越来越足。
吴剑会说:“我们商讨建立了管护机制,引导党员群众认领公共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岗位10余个,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村湾精神,必将村湾打造得更美好!”
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乡贤是引领,理事会主动履职,工作队鼎力支持,村民们积极参与。黄沙铺镇孟垅村吴家桥湾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凝聚各方力量,聚集各方要素,实现凤凰涅槃,让一个落后的小山村成为鸡口山下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