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
崇阳县被列为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
2018年
“咸宁市三年精准灭荒计划”启动
2022年元月
咸宁市鄂东幕阜山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得到批复,石山变林海的步伐加速。
如今
黄精、油茶等特色产业“长”进石头山,曾经裸露的石漠化土地披绿生金。
面对荒山新绿,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发出新的动员令:石漠化治理具有遏制水土流失、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积极作用,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大善事。要总结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优化植绿护绿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秋分时节
丹桂飘香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采访组蹲点咸宁
寻觅“石山变林海”的答案


大户上山
石头缝里
“抠”出万亩林海


崇阳县港口乡畈上村
背后的大山“桃树窝”
绵绵阴雨中
雾气升腾
覆盖在深深浅浅的一片绿林之上
“这,归功于畈上村2016年启动的‘基地+农户’的石漠化治理:农户出土地,大户在土地上造林并管理,大户与农户按9:1分享造林红利。”崇阳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杨再鸣介绍。
愚公岭上造林万亩的事迹
引起了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的关注
“你们坚守大山,植绿灭荒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 今年9月8日,孟祥伟翻山越岭踏访愚公岭林海,看望植树大户庞余良等人。


企业担纲
乱石堆上
“挤”出油茶带



9月21日
沿着通城县塘湖镇
龙背山蜿蜒的山路向上
乒乓球大小的油茶果
“砰砰砰”地敲打着车顶
奏出了最美的丰收乐章
通城县林业局局长胡斌介绍,和鄂南山区大多数地方一样,龙背山过去也是芭茅丛生,山火频发。
“实践证明,油茶是咸宁治理石漠化荒山的当家树种,不仅绿了山头,还富了百姓口袋。目前,咸宁全市油茶面积80万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仅通城县就有油茶林32.5万亩,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300多家,年产油茶鲜果53800吨,茶油5700吨。”咸宁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陈刚介绍。


项目落地
六年造就
“国家森林乡村”


九宫山下的程许村
石漠化面积达825.6公顷
是典型的岩溶地区
2000多村民在山多地少
且多个村湾严重缺水的环境中生活
村子一度成为省级贫困村
倡导全民“爱绿”,严守红线“护绿”,精准提质“增绿”,创新机制“活绿”,聚焦产业“富绿”。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林长杨军在调研林长制工作时指出,生态是咸宁最大的优势,绿色是咸宁最宝贵的财富,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生态康养胜地,让老百姓从中直接受益,实现增收致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构建了13种人工造林模型、16种退化林修复模型、3种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型、1种油茶新造模型,优选26种乡土树种,营造了一批‘复层、异龄、全冠、混交、多彩’的森林景观。今年,全市林木覆盖率年涨幅将超过1.5%。”咸宁市林业局局长吴炳贵胸有成竹。目前,咸宁共建设林业特色基地380万亩,桂花基地15万亩,在“富绿”工程的带动下,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0亿元。
留言点赞168
茶油送到家
来咯来咯来咯~
小编拎着咸宁特产山茶油来咯~
关注“湖北日报农村版”微信公众号
给我们任意一篇稿件留言
第二天上午9点
小编来巡山~
看有多少赞~
留言获赞超过168
1罐山茶油送到家!
宠粉不限量,等你来搬空农报小仓库哦~
来源: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