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镇:文明实践暖民心 时代新风遍村湾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张进)迎着秋天的夕阳,漫步在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面带笑容,孩子们欢乐地荡着秋千,干净整洁的院落……一幅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卫生根本不用雇人收拾,老百姓自家周边不用说,几条主路都是大家轮流收拾,只要看见路上出现垃圾碎屑,村民都能自觉捡起来!”宝石村党支部书记舒进耀说。

宝石村村民自觉维护良好环境卫生的风气只是闯王镇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的一个剪影。自闯王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全境范围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民学习”、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等活动,使12个村、1个社区、13个实践站、1个实践所、2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3000多名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传播的“灯塔”,把文明实践新风吹进了基层群众的心坎,为推动乡村振兴汇聚了磅礴的精神动力。

用心用情守护儿童成长

“每到假期,我们都组织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练字、画画、看书、讲故事、玩游戏等,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坳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员陈柳花说。

这个建在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3年全面完成提升改造,已成为孩子们周末“充电”“打卡”的好去处。孩子们的手工作品、绘画作品都展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墙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图书非常丰富,孩子们一放假,这里就成了他们的暑期营地。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降低了他们前往危险区域游玩发生事故的几率。”坳坪村党支部书记徐细明显然对自己村里的新时达文明实践站很满意,“除了儿童读物,这里还有党史、农技、文学等其他种类的书籍,平时住在附近的村民闲了都会来坐一坐,看一看。”

针对留守儿童周末无去处、活动匮乏等问题,不仅是坳坪村,闯王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谋划,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节假日,持续深入开展各种关爱儿童志愿活动,用心用情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敬老助老托起最美“夕阳”

“每到节假日,我们请来村里的老人,为他们准备爱心午餐,让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宝石社区支书阮建城拿着刚从集市买来的菜,走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还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围的空地上建设一个小型健身广场,方便老年人锻炼身体。”

一位家住宝石社区、70多岁的孤寡老人高兴地说:“每次‘尊老餐桌’活动前,居委会工作人员都会问我们想吃什么菜、喜欢什么口味等,非常贴心。”

闯王镇积极探索建立新型乡村养老服务模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入“互助养老之家”项目,“尊老餐桌”破解老年人用餐难题,让他们吃出幸福感。同时,开展“点亮夕阳”志愿服务活动,把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健康服务等送到家门口,送到老人心坎上。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风尚

近几年,闯王镇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依规立德,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闯王镇各新时代文明文明实践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入户宣讲、横幅标语等形式,耐心地向群众解释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陈规陋习的危害性,让村民充分了解移风易俗的内涵与意义,自觉树立正确婚恋观念。闯王镇党委、政府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发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以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带动家人、感染他人、影响社会。

文明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关系乡村文明的大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使闯王镇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如今镇内各村的红白喜事不讲究阔气和排场了,群众的“人情担子”轻了,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少了,清朗新风在村中逐渐流行起来,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之一。闯王镇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传播新思想,践行新文明,弘扬新风尚,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释放“磁场”效应,让百姓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编辑:阮百川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