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 王群芳:丹心育桃李 芳香溢满园

云上通山报道:当一株草有了愿望它会开出一朵小花;当一只蚌有了愿望它会长出一颗珍珠;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它会变成一座城堡;当一个老师一颗丹心有了愿望呢?明德中学王群芳老师从小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当一名教师。2002年她梦想成真,如今已经执教二十多年,她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无悔的青春,用她柔弱的女性之躯撑起一片绿萌,用一片丹心润育芬芳的桃李花朵,芳香溢满园,沁人心脾。

诚挚的丹心浇灌花朵

大学毕业后,王老师选择了家乡教育事业,从事山区英语教学,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痴心不改,无怨无悔,自强不息辛勤耕耘,一晃二十一载,用心呵护着每一颗求知的童心,用炽热的爱编织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虽谈不上可歌可泣,却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尊敬和爱戴。

“敬爱的王老师,您是股清泉,虽没有海纳百川的深沉雄浑,波澜无垠的博大壮阔,却有百折千回,滴水穿石的涓涓细流……”一位学生赠送的元旦贺卡中这样写道,的确,王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涓涓的爱,源源不断地输给那些可爱的学生。

2005年,初次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学生陈同学,学习成绩极不理想,随意旷课严重,破坏力极强,王老师第一时间和陈同学交心,他似乎有所好转,但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将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王老师态度坚决,一周连上该生家门三次,当着陈同学的父母表扬该生一点一滴,令这位陈同学很是吃惊,本以为老师来告状的他不知老师葫芦卖什么药,原本抵触的情绪一下子没了,临走时还倒上一杯热茶,王老师的心暖洋洋的,因为王老师看到了一块坚冰终于融化了,后来陈同学担任了班长,将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在陈同学的号召下,班级各项事情总是做得最好的,王老师所带的班级升学成绩优异,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之本,是师德之魂。要让班级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源一个“爱”字。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平时,王老师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谈心,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爱与温暖。给学生“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如果你肆意的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向学生抛去冷眼,泼洒无情的嘲讽;如果你认为组织有偿补课、私订教辅资料,自认为是提高学生成绩,那就错了;如果你无情的向学生挥舞手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是恨铁不成钢,你更没有资格谈“爱”,因为这时你的爱已经被一层物质的欲望包裹住了。所以爱学生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更重要的是要行动。

2007年,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实施,为解决当时部分偏远乡镇某些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县里组织了“走教”工作。得知消息后,王老师主动请缨,每周一和周三上午去九宫山镇在头村文宣教学点担任三、四、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极其不便,每次只好让爱人骑摩托车送她去上课,来回有30多公里。每次到校后,看到学生们渴望的眼神,心里很受感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走教”工作做好。于是,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设置许多有趣味,有价值的游戏和语言情境来辅助课堂教学,便于让孩子们适时掌握语言技能,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美好。王老师三年“走教”的艰辛,丝毫没有向领导抱怨,非常乐意把更多的知识和欢乐送到孩子们的心里。

2011年秋,为了响应“课内大比武,课外访万家”活动,王老师凭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钻教材教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全县英语“教师大比武”中,本着为校争光的思想,五易其稿,查遍了所有网络实录课,八次修改PPT,以一堂精彩的英语课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学会了各种课件制作技巧,为今后能做一位更优秀的教师,更好的驾驭现代课堂而努力,虽然有点累但觉得很值。

在访万家的过程中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王老师总是以最热情的态度嘘寒问暖,了解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些学生说英语没学好,就利用空余时间为学生开小灶,免费辅导学生,直到弄懂学好为止,有的家长实在是连伙食费也交不起,她想办法解决,同时也将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好政策带到了千家万户,也许一位老师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每位教师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教师是园丁,学生是桃李,只要用爱的丹心去浇灌,一定会开花,结出硕果。

潜心钻研教学辛勤耕耘

爱是一门艺术,如何让爱学生的艺术绽放人性的光辉,如何让对事业的爱永远涌动着鲜活的血液。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巨变的时代,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才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的境界,才能完成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

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王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基本理论常学,教学业务深学,急需知识勤学。为此,她经常上网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力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大胆实践,创造性的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智的统一。王老师一丝不苟的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全面培养教育学生,王老师对于学生一视同仁,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与他们进行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是教师,课下是他们的最好的朋友。课程改革以来,王老师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于是王老师多次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老师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学海无涯,苦苦求索,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学习,注意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多年的刻苦钻研和辛勤耕耘使王老师有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课前注意学生预习,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提问”;课上注重效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多练型题;课后注重积累和迁移,教学生“学会实践、学会运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精讲巧练,当堂消化”的教学风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赞许,收获满满。工作期间,王老师撰写论文多次获奖;全县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获全县一等奖;2010年,全县英语教师课件制作、教案设计获全县一等奖,并获“教坛新秀”称号;辅导学生多人次获初中英语竞赛国家级奖,省级奖;2011年,参与了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仁爱英语《练习册》编写工作;2017年至2021年深耕教材,连续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注重培优辅查,教学成果斐然;2021年至今在明德中学担任实验班教师,遍访每一位学生,用心沟通,以诚相待,学生成绩出类拔萃。2022年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辅导员。总之,在这20多年的工作中,王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有了很强的教学能力。多年来,王老师感受最深的就是要“竭尽全力去教学生,用赤诚的丹心去爱学生”这就成了她的工作风格。。

当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学改革前进的路还很漫长,王老师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不遗余力,用爱心呵护学生心灵,用智慧塑造学生品格,用实际行动赓续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筑梦未来,仁而爱人,芳香溢满校园,赤诚丹心育桃李!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