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3日,首届全球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在十堰市正式举行。本次大会聚焦汽车产业新生态、聚焦汽车零部件新价值链,共设两场公开论坛,两场闭门研讨会。
来自政府机关、汽车、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的数百名代表,围绕“电动化智能化时代重塑汽车价值链”“构建面向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后市场服务新体系”“标准先行助力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跨国汽车企业在华发展新机遇”行业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进入新生态之后,整个汽车服务链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高端价值环节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高。新的服务生态既是技术密集型,也往往是资本密集型,它的进入门槛并不亚于制造环节的门槛要求。”他介绍,金融保险、能源充电、数据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电池回收、二手车、售后服务、汽配、物流、改装、国际化等十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服务化新业态值得行业关注。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是大势所趋。相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的32.8%市场渗透率,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仅为9.4%,还比较低。但随着商用车头部企业不断创新模式,结合“双碳”战略下的客户心理变化,市场逐步由单纯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兼容模式创新的驱动,强大的产业链基础、技术、零部件等核心资源实现了乘商共享。新能源乘用车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商用车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时代。
东风商用车总经理张小帆认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共促零部件体系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方面,整车企业要坚持客户需求为导向,链合服务型企业共同打造更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要站在全景视野,推动价值链相关主体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产业链的整体利益,兼顾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共享整体价值,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十堰市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承担着推动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和区域绿色化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十堰市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断巩固提升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促进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35%以上。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