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通山县通羊镇素有“通山粮仓”之称,辖区内的黄金嘴村贡米是通山县传统特产,因产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黄金嘴村一带而得名。然而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黄金嘴贡米”几乎被市场遗忘。近年来,该镇加快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打造“黄金嘴贡米”品牌。
“土特产”之“土”,源于一方水土。黄金嘴村地理位置处于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都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地区的土壤;灌溉的水源为石榴寨山涧的泉水,含有丰富的铁硒等元素;水稻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黄金嘴贡米干、整、熟、白、香,青梗如玉,腹白极小;品质特征是:颗粒细长、质白如玉,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用黄金贡米做的饭松软略糍,清香扑鼻,可口不腻,营养丰富。
“土特产”之“特”,源于独有的历史渊源。“黄金嘴贡米”历史悠久,至今有近300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太学生王日尧进京后拜见乾隆,乾隆吃了王日尧带去的大米,非常高兴,要王日尧回乡后广种黄金嘴稻谷,收成后交给漕官运往京城,并当场封敕王日尧为“县邑农官”。此后,黄金嘴稻米成了朝廷“贡米”。
“土特产”之“产”,源于逐步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市场化水平。2021年通羊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对“黄金嘴贡米”品牌进行了重塑和打造,在去年统一主打品种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扩大至500亩(争取在2年内,扩展到1000亩),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激发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哺群众利益,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保证产业发展可持续。
“过去我们种的大米都是用三轮车拉到周边集市去卖,还没什么销路,有时还不够补贴肥料钱。”通羊镇黄金嘴村民张钦忠感慨地说道。
据黄金嘴村支部书记、主任黄志勇介绍,如今村子通过统一选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等七个“统一”来销售黄金嘴大米。
“近年来,通羊镇充分利用独特气候和地理环境,坚持保种、保地、保水,全力打造地方土特产黄金嘴贡米品牌。保种——让每一粒米原汁原味。黄金嘴村致力于保存和利用原始种质资源,不断推进良种研究、繁育、推广,全程跟踪黄金嘴村贡米种植,确保每一粒黄金嘴村贡米地域禀赋和特色优势。保地——让每一寸地物尽其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建设完善稻作区灌排渠系。保水——让每一滴水洁净清纯。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好山好水出好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农村垃圾一体化转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稻作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黄金嘴村贡米品质得到保障。”通羊镇党委书记阮英友说道。
(编辑:谭茜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