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尚伟 李姗姗 成派
闻道黄精熟,相呼又荷锄。近日,在通山县九宫山镇彭家垅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黄精种植大户成良春正带着村民们采挖黄精。
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黄精,块茎上的根须粘连着泥土。这是村民们眼中一年最美的风景,也是一年沉甸甸的收入,看着一片片喜获丰收的黄精,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九宫山镇彭家垅村种植户成良春说:“我一共种了60多亩黄精,现在收益的有30多亩,每亩可以挖到8000斤左右。只要我们把黄精种好,中药材公司直接到我们这里来收购,每斤价格8元,今年产量丰收,大概有一百多万元。”
种好黄精得“黄金”。在闯王镇西岸村,“老虎姜”是当地人对黄精这一中药材的俗称。黄精其貌不扬,价格却不低。2018年以来,黄精从长在山里的零星野生植物,逐渐成为当地开展规模种植的大产业。
通山县共享种养殖合作社法人陈贤喜说:“2019年,领导带我们到外地参观培训,回来后我就信心百倍地种植了七八十亩,今年是第五个年头,黄精的长势蛮好,今年的硕果丰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种植黄精大有作为,我计划扩大规模。”
近年来,湖北优草堂发展有限公司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以育种、育苗、种植栽培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黄精种植,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让公司收购到了绿色地道的中药材,也让村民走出一条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湖北优草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介绍:“我们收购黄精回来之后,会在公司进行深加工,做成各种休闲食品、功能性饮料、咖啡等,就目前来说,一旦全部开工,我们每天的消耗量可达30吨。”
近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抢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发展壮大种植规模,根据“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土地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的发展模式,有序推进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好“生态牌”,让药材变“药财”。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多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22000余亩,未来3年预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连片千亩基地10个以上,连片百亩基地30个以上,并建成黄精深加工车间一个,药材粗加工厂三个,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该县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