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民政局:加强社区建设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陈文勇 祝林)为进一步解决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引向深入,通山县民政局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通山基础工程来抓,坚持“五个着力”,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思路,着力健全社区组织架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管理机制等建设,使我县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着力构建标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省、市优惠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成社区服务站19个,建筑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社区服务站统一按照“一厅五室一校一点”标准设置,办公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达到了省级验收标准。同时依托社区服务站,以综合服务大厅为平台,设立社会救助、社保就业、科教文卫、人口计生等多个服务窗口,积极推进以低保办理、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户藉登记、居民办理医保、社保等50多项服务覆盖到社区,对社区“立即办、一次办、就近办”服务事项,实行“一次性办结”、“一口清导办”,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服务。

着力健全社区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推进服务管理网格化,落实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居民小组(楼栋长)为基础的组织网络体系,将全县社区划分为253个网格,配备253名网格员,实现了“一格一员”配置,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居务信息的来源更多,情况掌握更全面,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机关化工作现象,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网格,延伸到每家每户,避免了服务管理的“盲区”和“真空”。

着力优化社区队伍结构。以历届换届选举为抓手,通过“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办法,逐步改变了过去社区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创新服务意识不强的状况。据数据统计,2018年换届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88名干部中,中青年干部占到近半数,其中30岁以下干部9人,占10%,30-40岁干部34人,占38.2%;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26人,占31.3%。社区队伍进一步精减,兼职、交叉任职达86人,占98%。

着力拓宽社区服务途径。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管理途径,通过整合资源,共同为居民群众打造贴心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每个社区都设置了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卫生服务站,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实现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区。按照 “一区一警”配置警区和警务人员,为社区治安“保驾护航”。城区社区充分利用政府全购买服务或半购买服务资金,建立“一键通”服务体系,落实了孤寡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双泉、南门等社区创建了“阳光家园”,推行残疾人托管服务。马槽桥、双泉等社区建起了居民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床位、厨房、象棋、电视等娱乐服务设施,构建了集娱乐、饮食、休息为一体的老年人互助平台。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和参与,南门、双泉、马槽桥等社区许多退休干部联合在一起,成立了志愿者老年互助协会,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照顾。

着力推进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以社区为主体,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申报活动,每年择优选择2-3个项目参加省里评选,项目通过评选建成验收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近几年,先后成功创建了“爱老乐园”、“老残互助俱乐部”等多个公益创投项目,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较大的助力。

目前,全县共有社区19个,小区81个,其中8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社区获得了第二届湖北省“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称号,5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编辑:谭茜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