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维山 喻雪金 李细山)9月6日,从通山县人民医院获悉,今年该院DIP付费整体支付率由去年95%提升到今年109%;病例清算由去年亏损70万元扭转到今年盈利190万元;住院患者例均费用由去年6300 元/例下降到5500元/例。
医保支付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和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推行DIP支付方式改革,有助于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诊治水平和服务质量,使有限的医保基金得到更高效使用,实现医保、医院和患者三方共赢。

去年,通山开始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县医院及时调整DIP付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DIP付费工作专班,坚持“三管齐下”,推进DIP付费走上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真正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基金得安全”的良好局面。
建立“三大管理系统”。该院为了适时掌握全院DIP运营情况,引进了“DIP运营监管系统、诊间辅助决策系统、病案首页质控系统”,通过“DIP三大管理系统”建立,医院仿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对每个科室、每个医务人员事前、事中、前后的诊疗活动都了如指掌,能够严格按诊疗常规进行管理,有效规范了医务人员的的诊疗行为,规范病案首页的质量,极时掌握了科室、全院DIP运营好坏。
建立“三级质控制度”。该院建立了“三级质控制度”即科室质控员进行一级质控,科室主任进行二级质控,医院DIP专班进行三级质控,做到“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有效规范诊疗流程,规范临床路径,规范病案质量,规范医保结算清单,规范数据质量。
建立“三级培训制度。该院建立医院、临床科室、科室质控员三级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缺什么,补什么”“强筋壮骨”来提高DIP运行质量。今年共邀请省市县专家来医院专题培训DIP付费工作3场次,参加人员达450人,组织外出学习2次。
(编辑:阮百川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