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融媒体中心:消费帮扶解民忧 助农增收促振兴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组)近日,通山县融媒体中心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的便民服务车的大喇叭在通羊镇寨下村响起,村民黄金钗马上迎了上去招呼“老朋友”到家里看看。

通羊镇寨下村村民黄金钗:“这都是今年新种的。”

通淘商城工作人员:“还有没有?”

通羊镇寨下村村民黄金钗:“还有,那要等晚一点。”

通淘商城工作人员:“嗯,那我把这先称掉。”

通羊镇寨下村村民黄金钗:“那可以,太好了,都是关心老百姓啊。”

黄金钗今年64岁,家中有90岁高龄的婆婆和身患残疾的丈夫需要照顾,女儿都在外工作,全靠她在家干点农活维持家庭生计。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将晒好的干货拿到县城市场去卖,今年有人上门收货她开心得不得了,早早就将攒下来干货拿了出来。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的小张、小徐在经过验货、称重后现场将1200元现金交到黄金钗手中。

通淘商城工作人员:“干豆角18斤4两、30元一斤、552元;干辣椒12斤8两、35元一斤、448元;马齿苋3斤6两、35一斤、126元,一起是1126元。”

通羊镇寨下村村民黄金钗:“你们算了就可以。”

通淘商城工作人员:“你下次还有就继续通知我们。”

通羊镇寨下村村民黄金钗:“这真是上面和村里都关心我们这些老百姓。”

黄金钗介绍,听村里说通山县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要上门收购,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了电话,没想到这么方便,收购价格按照市场价来,这让她省了不少事。

黄金钗

通羊镇寨下村

村民

这是今年第三次收了,真是关心我们,收的价格也高。

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是通山县融媒体中心全力打造的助农平台,围绕“助农、惠民”的功能定位,拥有线下实体店和线上销售平台的助农商城。通过采取‘帮扶超市+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使“产、供、销”实现零距离。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特色的农产品进入平台销售,基本是当天运到店内,几天就会售罄。

通羊镇畈泥火龙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卫通过与特色馆合作,就尝到了甜头。今年雨水阳光充足,基地里的火龙果大丰收,往年都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售卖,有时要开车在县里到处送,二三十公斤的火龙果不值多少钱,却花了许多时间送货,到头来入不敷出。对接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之后,专门有人上门收货,还不用担心销路,尝到甜头的杨卫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再大干一番。

杨卫

通羊镇畈泥

火龙果种植

合作社

负责人

回款非常及时,刚好在这恰当的时候,碰到好的平台,我们有好的产品,以后对自己的发展信心是十分足的。


和黄金钗的干货、杨卫的火龙果一样搭上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快车的还有通山的土鸡蛋、闯王砂梨、大畈麻饼等农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营销,通山的这些“山货”与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篮子”有效对接,使“产、供、销”实现零距离。

为了让通山县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能够服务更多群众,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还组建了一个10人团队,分工协作。这段时间,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的工作人员在全县各乡镇村收购特色农产品,为消费帮扶乡村振兴特色馆提前备足物资。他们对上门收购的各类农特产品进行严格把关,保护好自己的品牌。

同时为了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融媒体中心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立足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着力打造“传媒+服务”“传媒+商务”的助农新模式,推动农产品由“产供销”到“销供产”转变,有效解决农产品变现难、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难题,惠及全县49万人民群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审:葛素文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