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 他是耕耘了几十年的“老黄牛”,是久经沙场的忠诚“战士”;他从青春年华到老骥伏枥,一生奉献,一生坚守,岁月从未带走坚守和挚爱;他一直以更饱满的激情“燃烧”在公安工作的各个岗位上。
他,就是通山县公安局黄沙铺派出所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民警徐声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37年风雨兼程,徐声向同志全身心地驻守在平凡的岗位,先后在基层派出所、看守所、刑警大队、局机关工作,经过多个警种的历练,一路走来,他一直坚守岗位、毫不懈怠。多次荣获个人二等功、优秀在岗老民警等称号,每一份荣誉都凝结着他对公安工作的执着付出和无限热爱。
锤炼过硬本领,“徐警官”为民排忧解难
“在岗一天,就要做好一天的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临近退休的徐声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今年是徐声向同志公安工作的最后一个年头,或许有人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船到岸,车到站”,开始做好退休准备了,但此时此刻的徐声向仍然认真负责地坚守在工作岗位。
2021年2月,临近春节,时任黄沙铺派出所副所长徐声向接到辖区村民叶某早的求助,其2000年与江西上饶女青年刘某花相识并发展为恋人关系,于2009年、2011年分别生了两个小孩,但二人并未办理结婚证,2014年刘某花突然离家出走,因没有相关手续,且父亲去世,母亲又是残疾人,自己又长年在外务工挣钱养家糊口,一直未能给两个孩子上户口,导致两个小孩读书没有学籍,医疗保险又不能办理。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徐声向立即核实,并详细向叶某早讲解上户口的相关规定及所需材料。由于叶某早家离黄沙派出所来回路程两个小时,且交通不便。徐声向主动靠前,上门服务,来回四、五趟,中午、晚上加班加点,不辞劳苦,仅仅两天时间,帮助叶某早补齐了孩子上户口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并在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成功为两小孩登记了户口。
“我来之前真没想到办得这么快,真的感谢徐警官”。叶某早拿到户口簿后激动地感谢道。
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事,却实实在在关系着老百姓的大事,徐声向说道:“真干真辛苦,但真干有效,以我心践我行,以我心换真情,户籍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侦破故事,却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赞誉”。
师徒结对传帮带,“徐师傅”助力成长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2019年新警陈迪琛说道:“遇见徐声向师傅是他从警生涯开端的一大幸事”。徐声向在通山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工作十六年,担任过预审中队长,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知识,无疑是派出所里的一笔宝贵财富,这笔财富的传承,靠的是“老带新”“传帮带”。
刚到黄沙铺派出所时,局党委安排他带一个新民警陈迪琛同志,为陈迪琛的警师,通过传思想、传业务、传经验,带学习、带作风、带纪律,陈迪琛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很快通过我局“德、勤、廉”综合评估合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民警,很快成为黄沙铺派出所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
身为派出所的法制监督员,对民警办理的每一起行政、刑事案件程序进行监督,证据进行审核每起案件达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事实”的标准,办案质量得到了提升。工作之余,徐声向也会经常给所里的年轻民警“传道授业”,为黄沙所办案民辅警“开小灶”。2020年,黄沙铺派出所年终在全局法制考核中排名第一。
绿色健康保障,“徐管家”温暖警心
徐声向不仅分管着户籍工作,并且还是黄沙铺派出所的后勤保障管家,民辅警的“营养餐”由他全权负责。
他每天六点钟起床去往派出所一公里外的超市采购新鲜蔬菜,保证食材多样化,荤素搭配,确保全所民辅警“营养”均衡不流失。
他总是说要把食堂弄得和家里一样干净,让全所同志吃上“卫生菜”。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在所内种植蔬菜,品种多样,一年四季随吃随摘,让民辅警吃上放心菜。
派出所民辅警工作时间没有规律,还要保证不能按时就餐的民警能吃上热饭热菜,为生病的民警开小灶,真真切切的把所里的兄弟姐妹们当亲人。怪不得民辅警都说,有这样的食堂谁还能不安心工作呢?
徐声向说:“对于警察来说,三十七年不仅是一段值得回忆的职业生涯,更是投身自己热爱事业的珍贵历程。我为我是人民警察而感到骄傲,无悔为公安事业献出青春和汗水,别看我的岁数大,但我的干劲和年轻民警一样足,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牢记初心使命,为公安事业奋斗终身”。
“9月15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我退休的日子。”抚摸着警帽上闪亮的警徽,徐声向眼含热泪不舍地说道。
“正是因为要退休了,穿警服的日子更加弥足珍贵,我要尽最大的努力站好从警最后一班岗,为自己的警察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践行当初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
来源:通山公安
(编辑:葛素文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