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大畈镇隐水村:按下“美颜键” 幸福看得见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程思 通讯员 程思甜)“忧心桥”变“安心桥”,“脏乱差”变“小公园”,“荒山地”结“致富果”……走进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干净、整洁、绿色、和美的诗意田园画卷,近年来,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契机,着力将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共同缔造美好环境。

问需于民:变“盼的事”为“干的事”

案坑位于隐水村一组,共37户126人,是全村最偏远的自然湾,环顾四周,山清水秀,入目皆美,但是些许破旧的老宅古屋散布其中,老屋房前屋后荒草茂盛,门庭破旧墙壁斑驳,不仅影响了村湾的人居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我认为我们村湾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古民居修复保护好,”在湖北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村民时,一组组长袁观完说道,“古民居保护修复一直是我们全组村民最期盼的事,不仅可以改善村庄环境,还能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村民期盼修缮古民居

“我们的古民居大多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希望可以把这些古民居修复保护好。”一组村民袁观胜在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说,“我相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作用,我们团结一心,我们就能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通过入户走访、党员群众座谈会和屋场连心会等多种形式,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到村民的所想所盼,迅速对接相关部门,将隐水村纳入全县传统村落修复保护利用项目,借乡村振兴之机,修复“古”建筑、传承“古”文化、打造“美”村湾。

8月10日,十几名工人和全组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施工,天气炎热但大家热情不减。

“古民居修复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好政策落实到我们老百姓头上了,我们会通过共同缔造把我们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村民袁修刚一边说,一边将矿泉水递给工人们,“我作为案坑的一份子,捐赠50箱矿泉水支持我们的项目建设。”其他的村民连连点头,纷纷搭把手、帮个忙,投工投劳支持村里的项目建设。

问计于民:变“金点子”为“金钥匙”

“把好事办好,需要问计于民”这是湖北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全面掌握村民需求后,工作队牵头组织全村组长、党员、乡贤开展了乡村振兴座谈会,围绕“我心中的隐水”和“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谁来做、做成什么样”,让群众说想法、提建议、出点子,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一大批党员群众、乡贤能人积极献计献策,成为参与共谋共建和美隐水的主角。

“南山下的排水问题是旧桥桥墩堵水造成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把旧桥拆除。”“北坑的30多亩田地需要灌溉水源,如果可以把水塘整修好,就能开展连片的农业生产。”

村民纷纷提出“金点子”,湖北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收集整理,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到村实地调研后,逐一采纳,8月10日,南山下旧桥拆除和北坑水塘建设一齐动工,村民们交口称赞。

村民组织修缮水塘

针对村民集中提出的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工作队探索开展“共同缔造我家园”系列活动,构建“纵向到底”的党员包保组织体系,谋划开展“最美庭院”“文明户”评比考核,结合积分奖励,将积分作为实物兑换、精神奖励、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建立常态长效保洁机制。

案坑的砂糖橘基地栽种苗木、郑家湾的河道整治、王家湾的人居环境整治、泉口的广场建设等等,都是通过群众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享开展的项目,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问效于民:变“出题人”为“阅卷人”

美好家园群众共建,幸福生活群众共享。隐水村开展“美好家园我缔造”活动,环境更美了,村民自发对房前屋后开展清扫,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希望家园”支教活动、我为群众放电影、八一慰问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亩的优质水稻和158亩的砂糖橘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向增收,隐水村的产业更富了。

“我在村里投资兴办的腊肉厂,实现今天的提档升级多亏了党和政府,在我反映入厂路硬化问题后及时跟进帮助解决,作为年轻的创业者,我也会出自己的一份力,共同缔造我们美丽的家园。”8月10日,在腊肉厂新厂房揭牌仪式上,负责人阮长辉动情地说。

▲美丽乡村

在共同缔造过程中,隐水村依托“湾湾响”设备,每日将村内大事要闻传播到各家各户,同时,积极收集群众对项目建设、村庄治理、矛盾化解的实时评价,对群众评价低、意见多的项目由村支书亲自领办整改,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蓝图已徐徐展开,接下来大畈镇隐水村将继续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调动好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动共同缔造的“隐水实践”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推动美丽乡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