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庆宫听经
作者:胡景芳
这几天在九宫山研学,住在云中湖畔瑞庆宫旁边。每天,宫观道士的早晚功课是诵念经文。今天,我和儿子起了个大早,前往瑞庆宫的妙应殿,观摩道士早课《玄门早坛功课经》的过程,并请德高望重的道长给儿子的银币吊坠开光。
瑞庆宫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坐北朝南,依山梯度布局。五座宫殿,色彩斑斓,飞檐斗拱,气象恢宏。正门对着云中湖,底层灵宫殿的门顶上,悬挂着宋代宁宗皇帝敕封的匾额,“敕建钦天瑞庆宫”几个金色大字,四周环绕的金色龙腾,都镶嵌在朱红匾额上,鲜艳夺目。站在宫巅,举目四望,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远青近翠,蔚然成秀。云雾缭绕时,山峰若隐若现,恰似白绢水墨画,只是流动的图画,素手难描;阳光朗照时,群山此明彼暗,如同晨昏,变幻莫测。
早课七点开始,我们六点半到了妙应殿,其时,大门还没开,我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和瑞庆宫一样寂静的清晨。晨光点亮了清晨。它掠过山峰,推开的白雾在蓝天飘浮;它掠过湖水,如夜光珠轻盈地滚动。飞檐挑着晨曦,梧桐叶舞动着晨曦。挟着晨曦的枝桠太密,绿叶太浓,依稀的鸟叫虫鸣。亭台点染着树林,真君殿摇曳着烛光。白木槿似雪,玉簪花如簪。不一会,小鸟扑翅飞过,虫鸟唱和,晨雾散尽,湖畔行人多了起来,道士们也到了,“吱”地拉开了殿门,早课就要开始了。
殿堂内,红毯铺地,白粉刷墙。五条“道法自然”的横幅,一字排开,高悬空中。后面,五位祖师爷黑发金身,慈眉善目,端坐莲花台。正中间的张道清祖师爷前面,摆着两排香案,红缎罩住,左右放着莲花烛台,下面整齐排列着五颜六色的拜垫。前面一长排,正中有个金色圆肚香炉;后面一张小桌子上,有一个装着檀香的银色装香筒。
儿子把吊坠递给道长,道长把吊坠放在香炉前面的香案上。
三通鼓后,各就各位。六个道士穿着背上绣有太极图案的大红班衣,两个小道士穿着青色道袍。他们或扶正庄子巾,或插稳发簪。莲花台点亮了,三宝香在香炉上燃出了烟灰。班衣站在第一排香案后,在香案上摆正经文,手拿法器。我们站在后排的香案旁边,和手拿经文的道士站在一起。香炉左边的主经人,敲击引罄,众人三拜九叩。之后,众人站立,木鱼笃笃,皮鼓当当,三清铃清脆,铛钗悦耳,好一支交响乐!祖师爷眉目含笑,似乎陶醉了。
早课在激越的乐声中正式开始。主经人从《澄清韵》起调,“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缓慢悠扬的语调唱完《小启请》后,乐声终止,众人长跪,只留木鱼和三清铃掌控节奏。这时,换用“说唱”的急促明快的语调,从《八大神咒》唱到《邱祖忏文》。然后,众人起立,法器齐鸣,高歌《小赞》,中途,打鼓的道长走到香炉前,拿起儿子的银币吊坠,默念《开光展象咒》,为其开光,涂上朱砂,又放在香炉前的香案上,回位,再打鼓高歌。不一会,诵完“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这句后,乐声戛然而止,一沓经文翻完了,念完了,四十分钟的早课结束了。放下法器,主经人重新敲击引罄,众人再三拜九叩,相对打拱作揖后,道长把开光了的吊坠递给儿子,我捐了功德,便都散了。
四十分钟的早课,道士们心无旁骛,凝神贯注;祖师爷始终面带微笑,屏气静听。我虽然没听懂经文,但收获颇丰。
世界是物质的,但人的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人的心理,从而改变人的习惯和认知。
给心爱的装饰物开光,就是请神入驻,像给躯壳注入灵魂,庇佑一生吉祥安康,心想事成。又是神又是灵魂的,看似迷信,细思有理。开光时,主人目睹的神圣庄重的仪式,会传递一种很强的信念,让人相信开光后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魔力。当你相信的时候,就会以很好的心态去对待所做的事情,给人安慰,从而获取成功。很多人说开光很灵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让自己变得自信,再加上开光后的装饰物不能乱放沾污,主人会更加自律洁净,助其梦想成真。所以,寺庙里开坛举行开光祈福法会,众人同沾法喜、共沐神恩后,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
万法之中,敬香为先。“三柱真香通信法”,以香传信,求神赐福。善男信女进入庙宇,必然敬香。敬香的礼仪,体现的是真诚与敬畏。
早课开始不久,住持进来了,一袭白衣,道骨仙风,三拜九叩起来后,从装香筒内抽出两支香,在莲花烛台上点燃,递给我和儿子。我们双手执着这支香,站立,长跪,叩拜。香灰一节一节,落在红毯上。早课结束后,我们拿着这支香,不知如何是好,进退两难。祖师爷依然微笑着,大概是笑我们不知所措吧!道长示意,这支香插在了香炉上。
住持为何只给一支香?一支香与三支香有何异同呢?回来经过灵宫殿时,坐在门边椅子上的高龄长须道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支香表示一片真心,善者有真心。三宝香即三支香,代表道宝、经宝、师宝,对应天、地、人。点燃三宝香叩拜,是对天地圣贤的问候,更是敬畏。因为敬畏,敬香格外注重礼数。上香时,要用左手分香插香,左手为阳,为大,表示对神明尊敬。插香,要插中间,插正。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先敬天;第二支香,插在左边,再敬地;第三支香,插在右边,后敬圣贤。两支之间不能过寸,寸心,诚心,能感动神明。敬香就是守香,即修行“心香身香口香”。心香,心地善良,心存善念;身香,身正品端,纯朴善良;口香,积累口德,切勿口出伤人,口出脏话狂言。
以一片真心善心和庄重礼仪敬香,敬的是神明。神明是人创造的,天地人是神明的化身。敬畏神明,最终敬畏的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天地人和谐运转的规律。常言道,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只有心怀敬畏,遵循道法自然,人生才会顺遂。
道长边说边演示敬香过程后,又告诉我如何叩拜。平时叩拜,手脚“扑通”着地,点一下头,自认为礼节周全了,今天才知道完全错了,才知道叩拜竟有如此的讲究。叩拜时,抬起双手,齐眉,左手掌紧贴右手背成拳状,右手大拇指扣住左手大拇指,形成太极图案;然后,左手抚胸,右手撑拜垫,双膝跪拜垫,左手再搭在右手手背上;最后,前倾,叩头三下。这一个回合,算是一拜三叩。如此反复两次,便是三拜九叩。道长特别叮嘱我们,下跪时,切忌并膝弯腰,双膝打开,背才直,要和插的香一样直。叩拜的规矩,除了敬畏之外,还有正直。
不管是敬香叩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情,都有各自的礼仪,按照礼仪行事,事情才会顺畅,心情才会愉快,生活才会美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走出瑞庆宫,天大亮了。回来的路上,回首瑞庆宫,心里盛满清静,如同晨光拂尽心灵的尘埃。它沐浴着阳光,流光溢彩,庄严圣洁。湖畔有人垂钓,有人散步,有人打太极,一片安逸与温馨。回想瑞庆宫的变迁,不禁感慨。八百年前,张道清道士在九宫山兴坛设教,开基传道,金炉香火,长年不断,朝山男女,络绎不绝。岁月的风霜,曾让它数次荡然无存,可是,它在人们心中福泽众生的地位永不磨灭。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瑞庆宫时,动用民工数万,从山脚到山顶,排成四十余里长的队伍,接递砖瓦,不出数月,宫殿落成。
听早课观开光,我受益匪浅。人与物一样,总会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如今,穿过岁月沧桑的瑞庆宫重现昔日辉煌,它传导的礼仪、敬畏、真诚、善良和正直,将会在人们的心中传承。它给人抚慰,给人自信。它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安宁,社会走向昌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