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闯王镇:一棵梨树撬动百姓梦想

 记者阮智愚报道:7月25日,通山县闯王镇千亩梨园迎来丰产期,果农在园中穿梭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闯王镇素有种植砂梨的传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梨树,多数村民以“梨”为生。但随着品种老化、市场因素影响,原有砂梨品种价格低、技术弱、销售难,砂梨种植遇到瓶颈。

2012年,闯王镇汪家畈村样样果园开始尝试梨树改良,经过多年试种,选种了“闯王梨”“鄂梨2号”“翠冠梨”等适合本地生长的果梨品种,新品种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记者在闯王镇汪家畈样样果园看到,梨树上硕果累累,果农们从果园里挑出一框框新鲜砂梨,种植户郑亚娟和果农们熟练地将砂梨分拣、称重并装箱。

“今年我家300余亩砂梨丰收,估计有50多万斤,比去年翻了一倍。”郑亚娟说。

品种改良带来的效益,带动了周边梨园种植的升级换代,闯王镇龟墩村家友农庄也迎来了砂梨丰收。

家友农庄早在1994年就开始种植梨树,是闯王镇第一个梨园。2017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家友果园也选择砍掉老梨树,换种新品种。

“当时换种不仅有补贴,还有技术员上门指导。”焦家友介绍,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既出技术又出资金,推动果园升级换代。经过多年培育,家友农庄的梨树也已进入丰产期。

“今年砂梨产量近6万斤,预计有20多万元收入。”焦家友说,目前梨园还只是初步进入丰产期,后续果园产量还会继续增长。

黄澄澄的砂梨带来了金灿灿的希望。闯王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去年,闯王镇新增砂梨种植面积600余亩,种植总面积超3000亩,到梨树全面进入丰产期,预计可年产砂梨近5000吨,将带动全镇200余户梨农实现创收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