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餐馆吃饭,
以下场景,
想必很多人都习以为常
↓↓↓
饭店服务员告诉你,只需用手机扫一下桌边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手机自助点餐、下单,无需等线下服务人员用菜单点餐或者柜台点餐。
“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必须扫码缴费”……诸如此类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扫码点餐”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另一面——有些餐厅不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
近日,消费者宛先生通过12345政府热线反映,某餐饮店的招牌和手机点餐软件上都有的套餐,在人工点餐处不让点,希望商家进行整改。
接诉后,襄阳市襄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经调查核实,投诉人反映情况属实,工作人员现场要求该店立即整改,要求其不得强制消费者使用点餐软件点餐。工作人员将调查情况向宛先生进行了反馈,宛先生表示满意。
事实上,
扫码点餐背后,
还有很大一场大数据利益链条。
↓↓↓
① 初级版本:扫码点餐系统
除了购买技术成熟的点餐收银一体机之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和稳固客流,还会设计小程序,或购买相关扫码点餐软件。扫码点餐小程序可以在一周左右时间设计完成,价格约为600元。而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一体机全套需要2300元。
你可以在主机页面上设置扫码点餐内容。设置后,客户扫码的时候就会弹出窗口、注册会员,他要注册就直接注册,不愿意就关掉窗口。一旦注册,客户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就可以获得。
某品牌一体机宣称可“自动会员收集”
② 进阶版本:高端定制,数据归客户
而针对扫码点餐,市面还有走“高端定制”路线的软件系统开发商。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开发出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专门系统,并采用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所有权和数据归客户所有,不过价格则要数万元。
“每月、每天的销售额和销量,什么菜品卖得好等等,经营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向顾客发广告信息、推相关活动等。”某使用该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一旦使用定制系统,每个用户只要扫码点餐,其手机号、头像、昵称、喜欢点什么菜等,都会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里。商家只要在电脑网页的后台,就可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即使顾客换了头像和昵称,根据其手机号等信息,也能知道他/她最近的消费情况。既可以做‘商业用途’,还可以进行其他数据挖掘和分析推广。”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
商家有权这样做吗?
这又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呢?
↓↓↓
① 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
这不仅违反法律规定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而且,如果保管不善,消费者个人信息还有被泄露、丢失的风险。
法律依据:
② 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餐厅经营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只提供扫码点餐,不仅有违商业惯例,也使现场就餐消费者只能关注或绑定经营者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这种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对现场就餐消费者的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法律依据:
③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
有消费者反映,部分餐厅在只提供扫码点餐的同时,还不向现场就餐者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和菜品价格,消费者只有扫码关注餐厅后才能看到具体菜单,知晓菜品价格。不提供现场菜单,扫码关注后才能浏览菜品和价格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因此,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方式,面对商家强制要求使用点餐软件点餐的行为,可以拒绝。消费者到餐饮店就餐,商家没有权利强迫消费者使用手机点餐软件,消费者也没有义务向商家提供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餐饮店不得要求消费者必须使用手机软件点餐,要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便利服务。
襄阳市襄城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市民在点餐时遇到要求强制使用点餐软件消费时,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外出就餐点餐,
你喜欢扫码点餐还是看实体菜单?
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吧!
来源:襄城融媒、襄城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