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7月23日9时50分
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暑气至浓,万物极盛
荷香清远,高柳鸣蝉
愿你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荆楚文物勾勒岁月年轮,二十四节气标注世间生机。湖北省博物馆和长江云联合推出专栏“博物知时节”,让我们在文物与节气的对话中,细听岁序更迭的光阴故事,共话湖北文博的千年底蕴!
诗中道,“何处堪消暑?闲亭尽日凉。”季月烦暑,流金铄石,静坐于山亭,斟一杯清酒,嗅满池荷香,释一身暑气,寻一方美好与清凉。今日分享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战国·曾侯乙铜鉴缶。眼前有青山,手中有美酒,何烦之有?且用冰鉴饮冰消夏,度过这漫漫夏日吧。
铜鉴缶,战国早期,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通高63.2、边长62.8~63.4厘米。共出土两件套,形制、纹饰相同,分别重168.8千克和170千克。鉴缶由方鉴和方缶两部分组成,缶放置在鉴的正中,组合成一个整体。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铭文。
鉴缶被人们称为古代的冰箱,是用来冰酒的,使用时,缶内装酒,鉴缶之间的空隙放置冰块,用以冰酒。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暑者,是为暑盛至极之时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恰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上蒸下煮”“湿热交蒸”到达极点,骄阳灼灼,酷热难耐。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在炎蒸暑煮天气里,古人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沉李浮瓜、轻摇蒲扇,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盛夏季节,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对于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禾到大暑日夜黄”。此时,收获水稻则进入一年中最为紧张、最为艰苦的阶段。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收获水稻,时不我待。
“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迅猛生长。荷花怒放、流萤飞舞,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风过竹林、蝉鸣阵阵,寂静与喧嚣间,盛夏的景致自现。
大暑有三候:
腐草为萤
萤火虫又名“烛宵”,是大暑过后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袅袅穿梭,就像满天繁星,点亮你我的童年梦。
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溽是湿,溽暑,潮湿而闷热。燎沉香,消溽暑,土地湿润、养分充足,田里的作物一鼓作气、蓬勃生长。
大雨时行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苍穹之下,雷与电共奏圆舞曲,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落下,带来一份灵动、一份清凉。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大暑时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食谱”。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
吃凉:荔枝凤梨烧仙草
第一种,吃凉性食物消暑。在南方,大暑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在闽南地区,凤梨是大暑天的标配。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认为,是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福建莆田一带人们更爱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亲友间将这些吃食作为互赠礼品,即为“过大暑”。最过瘾的吃法莫过于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喝热:馍馍就着羊肉汤
不光吃凉,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比如枣庄,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又叫吃伏羊。喝得全身大汗淋漓,据说这样可以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北方的一些地方,则爱以简便的面条作为主食,所以称为“二伏面”。一勺肉二勺汤三勺热油淋上头,让人“汗”流满面,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能在大快朵颐中被排出体外
晒姜:暑热晒出好食材
大暑有着一年中最热烈的阳光,这样极致的酷热,也催生出水分蒸发后的美味。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这些食材只要天气好,晒上一两天就行了。但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
生姜性暖,被暑热暴晒之后变成大热的食材,正好可以给着凉的人救救急。一块伏姜吃下去,暖胃、发汗,捂着被子睡到天亮,一场可能即将来临的感冒就这样避免了。有人说,这三伏天里的恩物,在三九严寒中给人带去了温暖。晒伏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表现。
送暑:送走瘟疫保平安
在浙江台州一带,还有送“大暑船”的传统习俗,人们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拉抬着“大暑船”巡游,最后“大暑船”被放置江中点燃,祈求平安富足。如今,送“大暑船”时,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以此寄托五谷丰登、生活安康的寓意
炎暑有尽,时光无垠
四季更迭的脚步悄然无声
不妨静下心来,赏别样风景
看东边日出西边雨
听池塘蛙声枝头蝉
追夜色飞舞流萤火
嗅半亩方塘荷花香
愿你历经一番苦热
仍会澄澈地憧憬远方
愿你的内心始似火热骄阳
享受这明媚灿烂的盛夏
❤
来源 | 湖北省博物馆、长江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