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 (通讯员 余文杰)7月8日,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黄沙铺镇分队脚步丈量黄沙土地,走进烽火山,走进烽火山中的村子——通山县黄沙铺镇烽火村,深入了解烽火村的发展道路及未来规划。
黄沙铺镇红色文化丰富厚重,出现过三个开国少将,他们是阮贤榜、阮汉清、阮邦和,已故开国少将军阮贤榜、阮汉清的故里便是通山县黄沙铺镇烽火村,故被人们称作“将军村”。烽火村坐落在烽火山脚下,一条流经万家,过九折的清溪穿村而过,汇向富水。村民背靠大山,沿着蜿蜒的河流散居下来,逐渐形成了烽火村。据志愿者们从烽火村阮主任处了解,在农村青壮年打工浪潮的影响下,村落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留老人在家看门。由于老年人劳动能力有限,耕种田地面积较小,农田里的农作物只够自给自足,几乎没有剩余的农作物对外出售,故而无法获得额外收入。在此背景之下,烽火村亟待寻找新发展道路,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家庭生产收入。
阮主任告诉志愿者们,烽火村在寻找新发展道路上利用浓厚的丰富红色历史文化,打造“将军村”红色名片,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加速红色村庄建设。除红色文化外,烽火村还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依山傍水,可发展绿色经济。走进烽火村的路上,一条溪流映入眼帘,志愿者们看到了放养的黄牛、小羊。在阮主任的介绍下,志愿者们了解到这是烽火村想要利用烽火山的资源优势发展黄牛、小羊的养殖业,由村内干部领导、村内村民实施计划,从而发展烽火村品质优良黄牛肉、羊肉的销售。目前烽火村一年可养两三百头黄牛,每头预计可为村民带来三四千块钱的收入,烽火村也打通了向武汉、咸宁的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助推村民养殖业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下烽火村最重要的任务,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基础。烽火村需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共同发展,不仅实现“将军村”红色名片的建立,还要推动烽火山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多种措施并行,以实现烽火村经济稳步增长,为村民带来幸福生活。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