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汪金明)仲夏六月,漫步通山县燕厦乡潘山村,房屋窗明干净,屋前蔬菜长势喜人,屋后小河流水潺潺,阵阵花香伴随着细腻的阳光在微风里摇曳……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昔日蚊蝇横飞、臭气熏天的室外旱厕都已被水冲式的卫生厕所取代,实现了农村户厕从“脏、差、臭”到“净、靓、美”的华丽蜕变。
“以前家家户户用的是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没有冲水设施、没有排污管道,厕所难闻又难用,每到夏天,苍蝇、蚊子遍地飞,全村到处臭烘烘、乱糟糟的。”回忆起几年前的情景,潘山村村民陈敬勤眉头一皱,打开了话匣子,“现如今,乡政府帮助我们进行了厕所改造,厕所里不仅有冲水便池,还专门安装了淋浴器和洗手台。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帮我们农民解决了‘方便’之难,现在我们也能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了。”
潘山村喜人变化是燕厦乡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的小缩影。近年来,燕厦乡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坚持高站位统筹、高质量推进,以“厕所革命”全面提升乡村形象,为乡村按下“美颜键”,让乡村生活更舒适怡人。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责任落实。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快推动厕所革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中之重。印发《燕厦乡2023年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农村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同时按照“范围全覆盖、督查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原则,将全乡划分为三个片区(燕厦片、新庄片、畅周片),实行“班子成员包片、乡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三级责任体系,将厕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范围延伸到村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厕所革命”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强化宣传发动,确保统一思想。始终把宣传发动作为转变思想、凝聚共识的关键一环,保障“厕所革命”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在村湾入口、党群服务中心等重要位置悬挂“厕所革命进万家,文明连着你我他”等各类横幅38余条;结合共同缔造、防溺水宣传、“12340”平安测评等近期中心工作,乡村两级干部在农闲时间、茶余饭后逐门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张贴《小厕所,大民生——致广大改厕农户的一封信》3000余张、现场答疑群众反馈问题困惑120余个,调动群众自觉改厕的积极性,实现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另一方面,围绕群众关心的“哪些要改、为啥应改、怎么去改”等问题,先后在“滨湖燕厦”抖音号制作专题小视频2期,将厕所革命的“硬要求”量化为群众熟悉的“软道理”,并推送至乡贤群、村民群、干部群,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用得着、愿配合。
做好服务管理,确保高效推进。厕所革命“三分建、七分管”,建好厕所是前提,做好服务管理才是关键。强化业务指导。联合乡农技站、乡规建办、乡兽医站等乡直单位,定期对村(社区)厕改负责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村民进行施工,确保把农村改厕工作做实做细。强化资金投入。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逐步推进户厕改造,经验收合格的,每户享受农村改厕补助1500元,全面调动群众厕改积极性。强化执纪督办。把“厕所革命”工作列入村干部每季度的绩效考核内容,采取纪委督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着力对农村厕所改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绩效考核,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推动“厕所革命”工作落地落实落细。截止6月14日,全乡已组织厕所革命业务能力大培训2期,开展专项督查5次,动工改厕80余个,初验合格20余个,逐步实现了从“革掉味”到“革到位”。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小环境折射大文明。下一步,燕厦乡将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这件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实,真正使厕所革命成为一项暖民心、惠民情、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让群众“方便”更加方便。
(一审:阮慧林 二审:程思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