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谨防上当受骗…

当下,网购已成为

许多市民朋友的生活常态

然而,这些网购平台

在方便了售买交易的同时

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使得网购渠道

成为电信诈骗的高发区

一起来揭秘

两起网购中的

电信诈骗“陷阱”

01 网购奶粉 “客服”主动赔付

前不久,城关镇居民李女士在拼多多平台为孩子购买了一罐奶粉,在收货半个月后,李女士接到一个400 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售后“客服”,发现她购买的奶粉有质量问题,并对商家作出了处罚,现在要按照“退一赔十”的标准,对李女士进行赔付。

虽然李女士的孩子吃完奶粉后并无不良反应,“客服”所说的“十倍赔付”却让李女士动了心。一罐奶粉 89 元,十倍赔付也就是 899 元。突如其来的馅饼砸得李女士忘记了任何防备,当即询问对方如何进行退款操作。

按照“客服”的要求, 李女士下载了相关银行的 APP,在得知需要绑定银行卡并开通人脸识别验证等操作后,嫌麻烦的李女士想要放弃。见到李女士不耐烦了,“客服”打起了感情牌,称这也是他们的工作,钱不赔付到位,没法交代。“客服”告知李女士,自己可以通过腾讯会议指导她完成操作。于是,李女士下载了腾讯会议APP,并按要求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对手机进行操作。完成操作后(此时,李女士卡里的大额存款已被转走),对方告知李女士,她的银行卡被冻结了,需要再转一万元凑整解冻。

这时,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她迅速找到一台自动取款机,查看账户余额,发现被转走了85199元,卡里仅剩几十元钱。

02 伪装“客户” 套路商家

市民王先生在城区经营一家花店,日前,他在美团支付平台上收到了一笔订单,一位客户一次性订了24个花篮,但订单随即被取消。正当王先生为损失了一笔大单而惋惜时,平台上收到了这位“客户”的消息,对方称由于一直付款失败,想要通过另一种方式付款。

面对大额订单,王先生没有多想,便同意了。随后王先生点开了对方发过来的链接,并按要求添加了一个QQ号码,聊天中,“客户”告知,这笔订单需要付款凭证作为报销依据,款项必须转至王先生美团平台的账户中,随后对方又以美团支付受限为由,要求王先生转账验证美团账户的真实性。听说要进行转账验证,王先生有点不情愿了,对方却称,只要能接收到验证码就可以,实际上交易并未发生,这笔钱还是在王先生的账户里。

于是,王先生在手机银行上进行了10000元的转账操作,收到银行的转账提醒,王先生才意识到钱真的转出去了,自己被骗了。

郧阳警方提醒

对自称“客服”的来电,一定要先到正规网站核实其身份信息。

当“客服”要求通过平台以外的渠道退款时,应明确拒绝,不要按对方要求点击网址、链接下载 APP,不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更不要允许对方进行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操作。遇到下单不付款,称支付存在问题,要求使用 QQ、微信、或者网站完成支付时,商户应立即中断交易。要求商户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或者进行转账操作以验证商家“资质”时,千万不要害怕错过订单,应立即切断与骗子的联系,更不要进行转账操作。“客户”要求商户帮忙代购其他商铺的商品时,应立即拒绝,谨防上当受骗。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商行业成了我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广大市民该如何防范

这些电信诈骗的套路呢?

来源 郧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