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作协:开展文学采风助力乡振兴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阮长兴)6月9日,通山县作家协会组织20余名会员赴燕厦乡畅周村,开展文学采风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畅周村地处通山县东部50公里处,紧靠富水河,与燕厦乡政府隔河相望。大革命时期,彭德怀的红五纵队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兵工厂。当时,为了便于管理和兵工厂的安全,在叶畅周的领导下,组建了路口乡苏维埃政府。30年代初期,为了纪念叶畅周烈士的英雄事迹,龙燕县苏维埃政府将路口乡命名为畅周乡,1953年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山县援朝乡改名畅周乡。1955年8月,将太平乡、和城乡、援朝乡、西城乡合并为畅周乡。成立人民公社后为畅周公社。80年代撤社建乡仍为畅周乡。1999年通山县乡镇合并,畅周乡并入燕厦乡,磻溪社区改畅周村名保留至今。

采风团一行走进畅周村,首先实地参观了该村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茶、果园、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了解基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经营模式、服务管理和产业配套及发展前景等情况。随后瞻仰了位于该村的红军洞、燕厦乡烈士陵园、48位无名烈士红军坟、叶畅周殉难处和军工厂、列宁小学、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等多处革命遗址。通过实地走访、听取讲解和受访人讲述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和红色革命故事,深切感受“红绿”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

座谈会上,在听取了该村村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后,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对畅周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并纷纷表示要用手中的笔,对外宣介畅周村,为该村的发展作出通山作协人的努力和贡献。

通过一天的采风创作活动,大家收获满满,搜集并拍摄了许多资料,为后续创作做了充分准备。届时,创作作品将陆续通过“通山文学”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并见诸各大报刊,以展示通山作家风采,提升燕厦乡畅周村的知名度,通过文学力量积极助力通山乡村振兴。

(编辑:阮慧林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