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遇上“二阳”,考生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2023年高考来临。据教育部消息,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
教育部网站6月1日新闻稿介绍,该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指导各地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精准防疫,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

图片

6月5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应急指南》,帮助考生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高考应急指南》指出,考生到达考点后,如新冠检测阳性或发热,向考点入口处工作人员报告,由考点安排到备用考场考试。备用考场考生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考生如果在考场上身体临时不舒服,出现呕吐、腹泻、晕厥、抽筋等症状,应立即举手示意监考员。一般情况下考生在监考员陪同下临时离开考场,由考点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如身体允许,考生可继续应考,但考试时间不延长;如不能坚持考试视为放弃本科目的考试。


咸宁市疾控中心在此提示

全体考生及家长


2023年咸宁市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31154人,较去年相比报考人数增加3482人。当前新冠感染正处在上升期,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冠感染对考生身心的影响,考生应从现在开始就做好防护,尽力降低感染风险。考生近期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防护

1、首先要保护好自己。

比如出门前测量体温,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尽量通过步行、骑行或家长接送的方式上下学,避免与密集的人流接触;在校内活动时戴好口罩,尽量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上下楼梯时尽量不触摸扶手,乘坐电梯时不扎堆;食堂用餐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要面对面就餐;倘若确认感染,要及时休息,按时治疗,争取尽早度过病程。

图片

2、其次,要严格观察周边的环境和人,一旦发现周围人出现咳嗽、流涕甚至发烧症状,一定要与其保持社交距离。
最后,不要一出现相关症状就立刻觉得自己“阳了”,变得情绪紧张。因为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头痛、流涕、咳嗽、咽干,比如天气变化引起的着凉等。考生以平常心对待,不给自己增添太多心理负担即可。

图片

3、除此之外,考生还应注意提升自身免疫力。
建议考生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有效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应试的紧张心理。考前要注意均衡膳食,多喝水,既不可忙于复习而不吃饭,也不能过于“大补”或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消化系统。考前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
以最好的状态上考场!


来源:健康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