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通山隐水村:党建领航聚合力 产业振兴开新局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大畈镇隐水村位于通山县东北部、富水湖中上游,杭瑞高速隐水洞出口互通穿村而过,全村国土面积15.75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湾,共有人口604户2142人,在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下,隐水村精准做好“谋划、推进、保障”三篇文章,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40万元。

联合党委壮产业,筑牢产业振兴“硬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为村集体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助”原则,支持隐水村党支部与通山县枇杷协会和大坑村、白泥村成立大畈镇枇杷小镇联合党委,建立党建共创、组织共建、要事共商、项目联推、产业联动、成果联享的机制,带动325户农户种植枇杷,走出一条利益联结紧密、链条丰富完整的抱团发展之路。举行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洽商会,以“直播+带货”为载体,拓展线上直播、线下展销一体化新模式,面向社会推介“隐水枇杷”,受到人民网、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推介,促进本地村民增收。

共同缔造惠民心,点亮产业发展“振兴梦”。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与村民共同谋划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以“谋”为先畅民意,搭建党员干部“连心桥”。按照“强支部、汇人才、广参与”的理念,建立由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委员会及村湾理事会沟通协调,党员干部、乡贤和群众多方参与的协商格局。先后召开10余次屋场连心会,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引导村民主动说出心声,完成27项实事项目建设,做到村民建议有“回告”,意见反馈“不过夜”。由党支部牵头,以“村集体+村组+村民”集资入股的方式,构建景区同村集体、村民的联结纽带,推动利益共享。以山林土地租金、征地补偿入股支持隐水洞和龙隐山景区的建设,将土地资源转变为景区门面不动产。同时,创新“1+10”党员联户机制,编织起“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服务网络,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村民自发投工160余人,对250余亩农田进行翻耕整沟、播种油茶,实现亩产油菜籽400斤,村民每亩可增收500元。

三产融合促振兴,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传统农业、能源产业、旅游产业”为导向的多产业融合,托起群众致富金饭碗。创新“党支部+村集体+产业基地+村民”模式,打造高效示范枇杷基地2500亩,带动325户农户种植枇杷,每户年均增收7200元。流转103亩村民闲置土地,规模化建设水稻产业,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流转158亩荒山规模化发展砂糖橘产业,亩产3000斤,产值预计达1.5万元,带动40余村民就业增收。同时,探索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旋耕机、收割机、割草机等各类机械16台,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大力打造“绿色经济”模式,通过盘活房屋屋顶闲置区域的方式,发展见效快、能持续、无污染的光伏发电,建成50千伏的光伏项目,每年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约5万元。坚持农旅融合,以农业资源为基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整合葡萄采摘园、枇杷采摘园等农家体验乡村旅游项目,着力构建“赏生态景、住农家屋、吃乡土菜、品四季果”的农旅产业格局。

(一审:阮慧林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