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群众工作札记】vlog 通山:从致富路到美丽菜园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刘思祺 陆君 李欣  通讯员 宋成琳)通山县纪委监委下沉一线、精准监督,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督促整改抓落实,让曾经的“糟心路”变成了“致富路”,还让撂荒田地变成了美丽菜园。

通山县纪委监委干部 刘虹丽:年前,我们湖北咸宁通山县纪委监委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检查,在经过大畈镇板桥村茶滩湾至熊家垅通组公路时发现,路面狭窄,破损不堪。

湖北某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冬锦:大车拖到一半,中途还得换小拖车把肥料拉到地里,太麻烦了!

这是一条连接两镇三村和三个油茶基地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板桥村将油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劳动就业和集体分红实现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然而,3000多亩的优质油茶受制于交通,种植原材料、肥料、农产品等运输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不仅制约了油茶产业发展,同时造成了土地荒置。

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八组村民  章登富:我们也想种,这个路又不好走,土质又不肥(沃)。如果我们要种的话,把人工、种子(的费用)算起来,我们还亏本,就划不来。

为尽快解决问题,通山县纪委监委在督促大畈镇党委和村“两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实地勘测,完善施工方案。最终确定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路面拓宽硬化,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水利和湖泊局负责整合土地资源、改善土壤肥力和铺设灌溉管网,不仅解决了山路难行的问题,还通过复耕复种,让撂荒土地变成了美丽菜园。

在多方的努力下,仅用1个多月时间,一条2.3公里长、5.5米宽的水泥路就铺到了群众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受益村民达4000余人。

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村民 章拔麟:现在路也修好了,地也盘活了。我们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菜自家吃不了的还可以卖给农家乐,游客过来后,自己(可以)上菜地采摘。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