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镇:“兔”业振兴看实力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阮雅难)“我养的兔子,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我们村的村民都在我这订购兔子……”兔舍里,小兔苗正在酣睡,大兔子或悠闲踱步、或追逐嬉戏,形态各异,颇为有趣。

“从2008年开始研究养殖业资料,在众多品种中看中了家兔养殖行业,那时候起,我就有个梦想,定要摸索出养殖技术与销路,提供种兔和技术指导,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养兔,将兔子的名片印在大畈的特产栏里。”全书安,男,1986年生,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村三组村民,中共党员,大专文凭,现代农业专业,从事家乡兔养殖8年,现任大畈镇官塘村支部委员、副主任、通山县奔跑兔专业养殖合作社法人兼技术员。

“近年来,兔业发展趋缓,特别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生产成本上涨,养殖效益下滑。我深知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确保养兔持续有利可图,必须转变市场观念,引进新技术、培育新成果,从养兔生产的关键环节抓起,努力实现绿色高效养殖。”提起自己的养兔经历,他有着说不完的话。

厉行节本增效,提高养殖竞争能力。从2015年至今,一直是个体户养殖,饲养比利时野兔品种,年出栏7000~8000只,年产值70万左右。作为中小规模农户,他充分利用本地饲草饲料资源,替代高成本的商品饲料,控制饲料成本;同时,始终在进一步发掘秸秆、藤蔓树叶类等非常规原料替代常规饲料的潜力,减缓玉米等常规饲料供应压力。

抓住种业机遇,加强兔业育种水平。一方面,扩大优良品种培育和持续选育,提高域内优良品种市场占有率,引进伊拉兔品种,将家兔养殖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于今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新的兔场,预计投资80万扩建新3个新型控温兔棚(年出栏30000只),并配套青草、饲料加工车间,冻库和熏房(腊兔加工),兔肉加工厂房等等相关设施,并计划在下半年注册商标,申请食品加工资格证,争取将新鲜兔肉送进商超,让更多人能吃到生态养殖的兔子。

增进技术研发,降低家兔疫病发生。“2020年至2023年,我得以拥有进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深造的机会,对家兔养殖这个行业的技术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到通过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方式,完成批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温湿度、光照、通风智能化调整,保证环境适宜和场景安全;通过屠宰加工标准化,提高产品保鲜质量等知识,为后续养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一步,奔跑兔专业养殖合作社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在摸索中前进,让“小兔子”带领更多村民增收。

(编辑:阮慧林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