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一块八,香蕉三块九……”近日北京市朝阳区的一辆“公交车”吸引了不少居民的关注虽说是公交车但并不载客而是在售卖新鲜的水果、蔬菜由于价格亲民、位置便利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那么卖菜的“公交车”是怎样经营的?如何满足老百姓的多元需求?它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会被普及吗?
“退役”公交车变身“菜市场”
一辆经过改装的公交车,变成了一个小型“菜市场”。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北街柳芳地铁口附近的一处公交场站北侧出现了“公交车菜市场”,一经开门营业,就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的目光。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获悉,“公交便民驿栈”是利用“退役”公交车改造而成,若非经过这一番改造,大概率会被报废处理。如今,“退役”公交车变身卖菜车,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服务点,不仅是资源再利用,也是另一种物尽其用。
“公交车”一侧面对路边行人,一侧面对公交场站。为了不影响行人通行,场站为这辆售卖车开了个“豁口”,嵌入式设计,没有占用步道通行空间。车厢顶部,立着“公交便民驿栈”的牌子。记者粗略统计,售卖车上水果有二三十种,品种丰富;蔬菜种类更多,大概有六七十种。
(图片来源丨北京日报)
北京市民 陈女士:
这个售卖车地理位置不错,都不用进超市,路边买了就回家,特别方便。蔬菜都挺新鲜,价格还实惠,办个会员还有会员价,能再优惠点儿。一捆山药两块九,之前在别处买得4块多。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处“公交便民驿栈”运营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10点,自3月31日试运营至今,销售火爆,深受周边居民欢迎。仔细观察,车厢内顶部还安装了用于照明的灯源。一位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傍晚时分,这辆蔬果车亮起暖黄色灯光,吸引不少路人驻足拍照或采购。
未来,“卖菜公交”会普及吗?
据了解,“公交便民驿栈”项目的业态规划主要根据周边社区服务需求,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力求最大限度补齐社区短板,提升“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务水平,以公交场站为支撑,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每个栈点的选位均经过前期考察测算,选择社区集中、交通便利、周边缺少便民服务的场站。通过合理规划,在确保场站运营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场站边角空间进行便民驿栈的建设。
更关键的是,这对周边居民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便利。卖菜公交就“停”在公交场站附近,方便人们“下了车直接买菜回家”。如此一来,人们不必再特地去菜市场、超市,顺路就能解决生活所需。此举无疑为人们增添了举手投足间的便利,这些驿栈受到欢迎也是意料之中。
(图片来源丨北晚在线)
北京公交集团基建行政部经理 周建勇:
我们想认真挖掘现有场站的资源,利用边角资源、废弃资源来整合打造公共便民平台空间,更好地服务市民、贴近市民。公交从城市的公共提供者向城市的公共服务者转型,从而完成公交集团向现代城市客运出行综合服务商的转变,不断延伸我们的服务功能。我们选择建设公交便民驿站,一是附近乘客回家时可以就近解决相关需求,二是我们可以利用场站的边角资源来补齐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的短板。
类似的公交便民服务驿栈,3年内将建设至少300个,覆盖北京五环内各个城区,形成网状布局,辐射北京90%以上的社区人口,进一步方便市民的生活。可见,这个眼下颇为新奇的公交驿栈,今后有望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景观。
创意让服务更便民
或许有人认为,在网购已经十分发达的年代,实体设施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但如果具体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情况显然要复杂些。相比于标准统一的工业品,对蔬菜水果的质地品相的考察,仍主要依赖消费者“亲眼看”,这也是至今实体蔬菜水果店仍有相当市场乃至必要性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于中老年消费者来说,家门口的实体蔬果店铺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公交便民驿栈瞄准了这个细分市场,是个相对明智的选择。在蔬菜水果的选择上,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有很强的韧性。而选对赛道,对公益性的便民服务也非常重要,若丧失市场竞争力,便民服务就容易流于赔本赚吆喝的形象工程,难以长期持续。
(图片来源丨腾讯新闻)
除了丰富的服务业态、便利的地理位置,“公交便民驿栈”的优势还来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一方面由于项目的公益性质,驿栈在租金成本上压力小;另一方面由于产品都是从原产地直采,通过自建的物流仓储供应链直接送到门店,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标准化管理也提升了供给效率,从整体上压缩了运营成本。因此,价格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此外,服务点还可以起到带动就业的效果。据介绍,驿栈将引入智慧物流、大数据和新零售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链带动将新增3000个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可见,一个小小的驿栈,也能凝聚相当的技术含量,发挥可观的撬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
我觉得要对这样的一种创新点赞。公交便民驿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创新,因为它比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老百姓买菜难的问题,从公交服务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种业务的拓展。对于公交服务是“锦上添花”,对于老百姓买菜来说是“雪中送炭”,我觉得这样一种模式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图片来源丨腾讯新闻)
当然,公交便民驿栈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今天的消费者,对产品种类、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追求,而便民服务能否跟上人们的需求变化、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尤为重要。
同时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便民服务,也要在卫生、环境等方面做出表率,包括避免占道影响通行等,这些细节相信也会受到周边居民的特别关注。因此,便民服务既要便民,也要把扰民的可能降到最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
我们要真正摸清楚老百姓有什么样的需要,真正让老百姓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共同设计,共同监督。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政府参与其中,包括吸引一些企业、第三方的机构进来,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态圈,真正实现群众“点菜”,政府“买单”,企业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够参与到整个体系建设之中,让我们的便民生活圈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公交车“跨界”卖菜
跨出了服务民生的新步伐
虽然不是在马路上驰骋
但仍找准了便民服务的方向盘
便民服务无止境
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
也提醒各行各业开动脑筋
盘活资源、创新服务
填补“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织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来源 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