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今天(4月5日)9时13分,清明来了!
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的节气。
春天不仅有绝美的景观,更有比肉还香的野菜,堪称人间珍馐美馔。清明时节,暖意融融,植物们吸饱了水分,吐出毛茸茸的嫩芽。
提起清明的吃食,人们通常会想到青团。在恩施州咸丰县的大山深处,土家人的青团,与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有所不同。
为了制作特别的“土家青团”,漫山绿意里,魏艳一家正在寻找一种特殊的野味——鼠曲草。
鼠曲草又名清明草,由浅绿披满白花花细绒毛的茎叶和顶端的黄色簇状小花组成,叶子外形因与老鼠的耳朵有几分相似,再加上绒绒的软毛,因而得名。
鼠曲草有种独特的清香味,唐诗中描述“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要想制作出最为可口的“土家青团”,鼠曲草的挑选至关重要。
春分之后,清明之前的这段日子是最佳的采摘时间。只需摘取顶部的三叶两芯,避开花蕾的部分,便能避开苦涩的味道。
新鲜采摘的鼠曲草,在山泉水里泡个澡,倒入糯米和玉米面充分拌匀,便可上锅蒸制。
米团要想获得一种特殊的口感,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经由两三个小时的柴火蒸制,野草的清香伴随着锅气在小院里一点点弥漫开来。
充分熟制的米团放入石臼,伴着一声声吆喝慢慢舂烂。
加入糯米粉,揪成小剂子,再压成圆饼,一个极具土家特色的“鼠曲草粑粑”就成型了。
吃时上锅蒸,或用油煎,入口软香可口,回味悠长。一口下去,甜丝丝的在心里。
鼠曲草做成糕点食用,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北朝,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压时气”。
而这种技艺,在土家人一代代的口传心授下,一直延续至今。
近年来,随着咸丰旅游产业的日益红火,“鼠曲儿粑粑”这道软香可口的土家时令小吃,已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地方特色美食。
这口甜上心头的“土家青团”,你爱了吗?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