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屋脊”为游客提供3天内观星、观云天气预报

今天(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本次气象日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通过天气、气候和水文服务,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在“华中屋脊”神农架,由于海拔落差大,气候独特复杂,气象环境成为影响生态保护的重要因素。经过几代神农架气象人的不懈努力,神农架的气象服务也已从传统、单一的天气预报向高效、多元、面向生态保护的方向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建成综合立体的气象监测站网

目前,神农架林区建成了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标志,以区域自动气象站为主干,以实景视频监控为补充,覆盖乡镇、国家公园和主要景区的立体监测站网。境内自动气象站达到36个,实景视频监测站15个。形成了集常规气象要素观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卫星遥感监测和专业气象生态要素监测于一体的综合、立体气象监测站网,监测范围覆盖全区各景区景点、乡镇、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站址涵盖高山、峡谷、森林、湿地等各类生态类型,这些气象监测站网为生态保护气象服务实时提供着及时高效的基础数据。

建成高效现代的预报预测平台

神农架建有综合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和MICAPS、SWAN等业务系统,为预报员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平台和数据分析环境。利用预报预测系统,可以提供包括中短期天气预报、精细化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特别是根据神农架旅游发展的实际,开办微信公众号《神农架林区景观预报》,为游客提供3天内的观星、观云、航班等多方面的天气预报,用有趣有用有温度的理念,为游客提供特色气象服务。

建立特色鲜明的生态气象服务

神农架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遥感、区域站和实景监测系统,努力提高森林火点监测的分辨率。利用在核心保护区和国有林场建立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了地面森林防火气象监测网。针对林区森林防火重点区域,重点向林区林业管理局(防火办)、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提供直通式服务,服务做到了“‘零’报告、全方位、不间断”。



为让监测范围更广,气象部门利用立体分布的气象站网,为生态环境的立体分布提供监测和初步评估。全区的气象观测站观测项目和选址上除了有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外,还侧重森林(森林小气候、森林气象灾害等)、景区(气候景观、气象灾害等)和湿地(水源、水位等)的监测;站点从海拔400米到3000米立体垂直分布,布局科学合理。将这些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整理后,目前已应用到日常的气候评价产品和决策参考材料之中。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