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线第五十三期】通山县妇女联合会嘉宾谈《家庭教育促进法》

点击音频收听



开篇语

以案说法,举案普法。权威解读,服务民生。大家好,欢迎收听FM99.3通山之声大型普法直播访谈栏目《法治热线》。我是主持人克胜。

我们的节目直播时间为周四下午的五点至五点半。欢迎大家在节目期间拨打热线电话2390993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同时也可以下载云上通山手机客户端在线同步收看。



主持人:

为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通过表决,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时隔一年,它有哪些家庭该关注的点?它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面对这些疑惑,我们特邀请县妇联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严倩、县妇联发展部负责人夏剑星到演播室现场说法解疑,为广大家长、孩子们直播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请各位嘉宾跟听友、网友打个招呼。

嘉宾: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家庭教育”为何专门立法?

严倩: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很难有效融合,许多父母在教育观念上仍是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教育方式传统简单,或盲目溺爱放任,或简单粗暴严厉,甚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忽略对子女的教育。而法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我们这部家庭教育法实际上也是为了去回应和解决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领域所出现的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更有阳光、更有力量。通过法律规定完善教育制度,落实教育方针,注重家庭教育以及家风建设,从而推动民风以及社风建设。

主持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多地发出了首份《家庭教育令》,请问严主任,在何种情况下,法院会发出该令?法院发出该令对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严倩: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施行,在2022年的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当中,便依据该法相关规定对监护人发出了一份《家庭教育令》,这也是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自此之后,各地陆续有法院作出裁定文书,签发《家庭教育令》,我县也相继发出了2份《家庭教育令》。

教育既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家庭教育指导令是一种司法令状,当家长没有积极、正确履行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监护责任时,法院会发出该令。法院向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令》,首先意味着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没有尽到抚养责任和教育义务,违反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家庭教育令》是法院发出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父母等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要遵照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郭竞坤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家庭教育令》是有强制力的。监护人自收到家庭教育令后,如果不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义务,可能会受到罚款、拘留,甚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夏剑星:

我们妇联针对父母不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类似问题,也会协助对出现问题的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纠正父母监护失职行为,督促其依法尽责带娃。《家庭教育促进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被大家总结为“国家手把手教你带好娃”。第二章家庭责任的第十七条,给出了9项实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原文链读: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只有遵循《家庭教育促进法》,依循先进教育理念,投入深厚的教育情感,做守“法”、懂“理”、有“爱”的家长。

主持人: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留守儿童群体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养或是寄居在亲戚家里,孩子由于无人管教于是跟社会人士混在一起,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今天讲的这部新法中,针对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情形,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严倩:

对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注也成为该法的亮点之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设区的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就业支持等关爱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主持人:

还有一个家长们都很关注的“双减”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作为家长,真的是既开心又担心,“双减”后家庭教育该怎么做?

夏剑星:

“双减”政策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态,走向科学化。《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教育家长,让家长做教育的明白人,拓展教育的新天地。《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作为家长,有哪些需要做好的?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孩子学好学校课程的意识和习惯。靠吃零食的孩子长不壮身体,靠课外补习提高成绩会有用但终究有限,可以从亲子共读、共游、共练入手,达到共成长,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

第二,从知识补习转为特长培养。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人类的工作从单位化走向平台化,创新性、独特性是未来一个人立足职场的首要品质,这就要求家长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双减”政策让广大家庭真正重新反思教育的内涵,科学合理使用家庭教育投资。

第三,提升体育、艺术教育的比重。身心素质、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职场素质、创新思维等品质培养作用无限,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领域。

第四,注意家庭劳动教育。从食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生活能力。从清理以往顾及不上的家庭物品开始,教育孩子有序、科学地安排家庭生活环境。家校合作,使家务劳动有计划、有监督,培养手脑并用、自理、自立的孩子。

第五,从家庭文化入手培养孩子爱家品质。将祖辈与自家的老物件、老照片、家书等进行搜集、归类、整理,设计家史编写规划,有条件的做成电子文档,让孩子了解家族史、奋斗史、苦难史,是特色化的家庭教育,它对密切家族成员关系和家族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六,开展家庭理财教育。家长要给孩子在家中当“掌柜”的机会,让他支配日常开销,做出生活规划,从而学会理财、整合家庭资源。

最后,为孩子社会交往提供空间与支持。未来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学会有效的人际交往,具有共情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幸福与财富必备的品质。家长应为孩子找到学校之外的精神家园,支持参加有益的社团组织,结交良朋,从人际交往中学会处世,找到人生价值,克服这方面的缺失。

严倩:

当家长业余泡在电视机旁的时候,教会了孩子懒惰;当父母吵的昏天暗地的时候,教会了孩子抱怨、指责、自私;当家长在乞讨者面前漠然走过的时候,教会了孩子冷酷。真正的教育,从来没有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个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家长要记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会对他造成影响。改变孩子,从审视自己开始。

主持人:

是的,非常赞同最后一句话,改变孩子从审视自己开始。感谢两位嘉宾严主任和夏主任的分享。今天讲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为了要告诉所有的父母,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我们家长应该去不断学习和精进掌握的课题。感谢您收听今天的《法制热线》,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