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每一项具体部署都渗透着党中央对亿万农民的牵挂、对美丽乡村的期许,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需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并重,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落实好各项政策,从而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创造幸福生活上出实绩。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县域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实践证明,只有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才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从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不断完善农村书屋、文体活动室、电影放映室等文化基础性设施,到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才能让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内而外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