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㉙】V视 | 大畈镇:春耕生产正当时 不负春光不误农


县委书记陈洪豪在三级干部会议上要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运用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引导和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枇杷、橘橙、茶叶、楠竹、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请看记者发自大畈的报道。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孟军 方文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在大畈镇高坑、白泥等村,村民正在抢抓农时栽种果苗。放眼望去,山间地头都是忙碌的身影,到处是一片火热景象。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畈镇高坑村二组的新塘山原来是一座荒山,在镇委镇政府的号召发动下,村民袁达强承包下了这片荒山,成立了新塘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的新塘山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袁达强

新塘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我看到这片荒山很可惜,在大畈镇党委政府号召下,我积极响应,将这片荒山打造成一片绿色果园,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就业机会。

据了解,合作社共流转了121亩土地种植柑橘、橙子,在栽苗期间,每天可为附近村民提供30——50个岗位,人均收入可达到150元一天。

袁平塘

村民

180一天,每天来种,在上面(栽苗)也轻松。

政府号召,企业家积极响应。袁达强告诉记者,由于自己之前是从事其他行业,果树种植经验不是很丰富,在大畈镇党委政府的引荐下,多次前往省农科院进行学习,并且在种植区域、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专业指导,大大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袁达强

新塘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根据专家的要求,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品种,密度、深度和间距都是按(专家指导)严格执行的,(预计)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五年后,大约亩产三至五千斤。

在白泥村的博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昆正和大畈镇工作人员收拾着浇水设备。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从武汉农科院购入了一批新品种果苗,由于近期雨水较少,这批宝贝果苗的成活率让自己惴惴不安,而大畈镇的暖心送水专车让他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王昆

通山县博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镇政府安排专车送水,两天来一次,上午浇一趟,下午浇一趟,保证了树苗的成活率。

据悉,为进一步保障全镇农业稳产增收,大畈镇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早动员、早部署,为春季农业开发保驾护航。

徐良开

大畈镇党委书记

大畈镇党委政府将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针对枇杷、橘橙等大畈镇助农增收主导产业,聚焦群众关切和热点,全面掌握各村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对全镇农田、枇杷、橘橙等产业园地配发一台送水专车、13台水泵用于灌溉,保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稳产增收。

(编辑:阮百川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