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羊镇: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通讯员 胡秉昶)近年来,通羊镇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为切入点,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服务管理平台,最大限度激发治理潜能、释放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质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羊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用好“汇”字诀,问题线索“集聚整合”,以系统思维打造“最强大脑”。高起点谋划,把领导担当牢牢抓在手上。通过系统培训、经常指导、常态督查督促网格员收集土地确权、城建规划、生活诉求等影响平安建设因素。规范化建设,把工作落实层层扛在肩上。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运行,全镇共设置网格管理员345名,全面实现了镇域服务管理网格化,群众反馈平安建设因素至网格员,网格员反馈至综治中心,积极构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格局。实战化运行,把夯实基层基础放在心上。通过书记镇长坐班接访、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轮流值班、村(社区)上报四级联排表、群众来访、“12345”平台、阳光信访平台、上级部门交办等收集问题线索,真正让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和让群众办事说事都“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事关民生诉求的热点难点问题

用足“研”字诀,风险隐患“妥善处置”,以服务思维发挥“最大效能”。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打出“组合拳”。按照“当进则进、宜进则进”原则,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受理调处联动机制,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等力量进驻,着力构建“一站式”调处化解体系。健全会商研判机制,摸清“家底子”。实行会商研判制,健全日研判、周会商、月汇总机制,通报工作进展,分析研判本地矛盾纠纷总体趋势、突出问题和苗头隐患,形成社会风险处置清单,对口发送至各村(社区)或镇直单位。构建网络通报机制,信息“直通车”。及时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和典型案例,跟踪存量处置状态,实时通报研判情况,做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畅通网络信息发布、信息沟通、信息查询渠道,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调解。

用活“交”字诀,任务清单“分流交办”,以底线思维构筑“最牢屏障”。分流办理治痛点,甄别实情促规范。根据因素汇集和研判实际甄别情况、区分类别,任务清单第一时间交办到至各村(社区)或镇直单位,按照受理分流交办流程,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办理时限,并明确专人跟踪督办。相关村(社区)、镇直单位。调查核实疏堵点,走访协商明原委。相关村(社区)、镇直单位接到交办清单后,迅速走访调查核实后,协调解决问题。部门联动破难点,活用机制解纠纷。面对难以调处化解的局面,利用“中心吹哨、部门报道”机制,组织相关单位协调,追求事件圆满解决。

用实“办”字诀,矛盾纠纷“闭环化解”,以精准思维提供“最佳服务”。建立共治圈,大范围组织宣传。积极开展宣传,将人民调解组织以及物业公司、学校、医院等机构纳入社会共治圈联动单位按职责参与社会治理相关工作。畅通处置链,实举措实施治理。综治中心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提交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进行研办,针对新增矛盾纠纷进行跟踪督办,针对12345受理案件、网格员上报案件以及互联网平台等渠道收集到的问题由综治中心派遣到相关责任部门并明确办理时限及工作要求及时进度反馈。织牢治理网,全方位做好衔接。涉及多个部门且无法在本级处置的问题由综治中心联合多个部门进行研判联办。压实网格员责任,切实做好点上基本工作,做优“一对一”网格服务,做实“一对一”问题解决,确保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无缝对接。

用通“结”字诀,综治平台“高效运行”,以辩证思维实现“最快效率”。做好靠前治理文章,构建坚强有力的治理体系。综治中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针对问题差评扎实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活动,主动出击、提前介入,及时化解。做好源头治理文章,筑牢坚如磐石的治理堡垒。坚持“未病”先防,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处突维稳,抢抓解决问题最佳时机,确保问题在初始状态掌握、在萌芽状态化解,形成一案一思、一案一策、一案一账。做好系统治理文章,汇聚坚不可摧的治理效能。中心坚持党委统筹,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基层自治组织、两新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养老诈骗开展群防群治,形成化解合力。

用新“评”字诀,问题反馈“立行立改”,以创新思维激发“最新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冷暖底数清。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责任单位处理结束后,向当事人进行答复回访,了解当事人对事项处理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坚持一线导向,社情民意情况明。结合“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按照“四必访”原则,全面开展进村(社区)入企,入户时坚持“四必问”、“四必宣”,全面宣传当前综治平台实战化成效,对照群众意见建议,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掌握情况。坚持目标导向,为民办事措施实。对群众反映事项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工作动态和办理结果,做好答疑解惑和情绪疏导。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针对实际形成中心评价。

(编辑:阮慧林 二审:程思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