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㉓】V视丨时隔三年回归 通山板凳龙“爆火出圈”的背后


云上通山报道:(咸宁台 罗世喜 李瑞丰 通山台 王贤波)今年春节期间,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的村民们舞起240多米的板凳长龙庆祝新年,此次活动被央视、学习强国、湖北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后,这条巨龙也彻底火了。那么,这项需要众多人协调配合的活动是怎么发起的,又是如何进行组织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山板凳龙“爆火出圈”有何深意?来看记者的报道。

说起江源村的板凳龙,不得不提村里的一位乡贤。他叫王定钊,今年39岁,现在在江西南昌做音响器材生意。在外打拼了20多年的王定钊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王定钊发现,江源村许多村民都在外地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相聚,但是村里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

王定钊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因为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或者说经商、工作,年头出去,年尾回来,相聚的时间非常少。特别是春节氛围,现在越来越淡薄。

江源村过年有舞龙的传统,何不借鉴江西南昌板凳龙舞法,进行改良创新,打造具有江源特色的民俗活动?2018年初,王定钊萌生了筹备江源首届板凳龙活动的想法。

王定钊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我们想通过板凳龙这个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特别是能够为我们江源村的乡村振兴,为我们共同缔造,来打造我们江源特色、具有江源精神风貌的一个民俗活动。

2018年3月,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王定钊把村里的年轻人召集起来成立江源板凳龙筹备工作小组。“百节板凳龙邀你来荟萃,让你来畅想。颂我江源,灿灿煌煌……”,筹备工作组向全村800多人发起了倡议。倡议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但也有不少村民持不同意见。

王定钊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当时他们对板凳龙这个概念,不深刻,之前也没有见过。过去我们是传统的龙灯,突然搞一个这个板凳龙,他们那个时候是确实是有一些人不太理解。

除了认识上的偏差,很多村民反对是因为参与这项活动还需要出“份子钱”。因为活动经费全部是自筹,龙头龙尾为公产,由村民自愿捐资购置。龙身为私产,村民需要出资认购。

王能源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就是每一个人参加,要出300块钱,像我们年老的经济上还是有点困难。

尽管遭遇各种难题,活动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2019年春节期间,江源村举办了首届板凳龙活动,板凳龙一共100节,长达208米,这条板凳龙号称湖北首条板凳龙。板凳龙在村中串户走巷,十分热闹。

王能智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有这个板凳龙之后的话,我觉得至少在很大一部分的人心中的话,这个年过的是有意思的,不要说每天坐牌桌上打牌,就这样很无聊,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

之后受疫情影响,江源村板凳龙活动停摆了三年。但筹备工作一直没有中断。在王定钊等热心村民的努力下,2023年2月5日,癸卯年大年初一,江源第二届板凳龙活动顺利举行。这条200多米的“火龙”在江源走村串户,舞动游走,场面年味十足,蔚为壮观。

王贤灿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村民

特别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路过的每一家每户人口,都愿意把龙停在家里留一下子。放个鞭炮,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一帆风顺。

此次活动被央视、湖北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活动短视频在新华社、《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抖音、腾讯视频号等平台广泛传播,了搞好这次新年开门红的对外宣传,县融媒体中心早策划、早安排,派出精兵强将组织采访,当天在本台云上通山、抖音等平台播出后,及时联系央视、湖北卫视、咸宁电视台传送视频新闻,并在央视、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新媒体平台及时播出。咸宁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以《沉睡3年的“龙爷爷”出山了 湖北通山 200名村民舞动 248米长的122节板凳龙》为题对活动进行了重点关注,视频浏览量达 389.4万,点赞量达 11.2 万。借助媒体传播,通山板凳龙彻底火了。网友“湘女好物”留言:“中国人要文化自信,这才是过年”。网友王世彬说:“这才是咱中国该有的节日氛围”。网友说“回来了回来了,百姓期待的人间烟火回来了”……

成纯东

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年初我们江源村组织这个板凳龙,总共是122节,248米。我们计划在明年初组织这个板凳龙活动,至少在200节以上,宣传我们江源村特色文化,为我们江源村今后的共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凳龙活动人人能参与,事实证明,这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地方节日氛围,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江源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是湖北有名的明清古民居之乡,该村仅完整的明清建筑就有40多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未来,江源村将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发展旅游蹚出一条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

谭禛

通山县洪港镇党委书记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群众高涨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走实文化旅游发展,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把江源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一审:徐微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