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让健康知识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亲爱的观众朋友、听众朋友、还有亲爱的云友们大家好,这里是FM99.3兆赫“通山之声”为您推出的健康养生访谈栏目《健康通山》,我是主持人克胜。
我们常说“肝胆相照”,胆囊就附着在肝脏面的胆囊床上,就如同我们就寝睡的床铺一样,也比较形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今天我们特邀请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医师蔡光权医生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普及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疾病的预防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
蔡医生您好,欢迎您!
蔡医生: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还有亲爱的云友们 大家好!
主持人:

蔡医生是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擅长胆石症,胃肠道肿瘤,腹股沟疝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手术。
主持人:
有人说胆与胆量有关,胆切除后,胆量就变小,这是完全无科学依据的。那蔡医生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胆囊的功能吧?
蔡医生:
好的,胆囊主要有以下四点功能:
(1)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胆汁储存在胆囊内,进食后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2)浓缩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是水和电解质,呈金黄色碱性,进入胆囊后被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3)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囊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
(4)排空:在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入肠道。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胆汁发挥作用的是其主要成分胆盐和胆汁酸,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主持人: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小小的胆囊也会生病发炎,蔡医生您来给我们讲解一下胆囊为什么会发炎?
蔡医生: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它的主要诱因是(1)胆囊管梗阻:多由结石嵌顿引起;(2)细菌感染;(3)胆汁淤积。此外,糖尿病、肥胖、妊娠、蛔虫、艾滋病等也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主持人:
蔡医生,您刚刚有提到急性胆囊炎,那它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呢?
蔡医生:
它的主要表现为腹痛,最常见是右上腹绞痛,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甚至黄疸等,而且腹痛发作常常在夜间。
急性胆囊炎的病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导致近、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包括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肝脓肿、胆源性胰腺炎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胆囊结肠瘘、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胆管瘘、胆囊癌等。
主持人:
看来啊小小的胆囊不容忽视,蔡医生,我们在临床上一般是如何来诊断急性胆囊炎的?
蔡医生:
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可有助于确诊。
另外CT检查也可作为急性胆囊炎检查的较好选择。除此以外,有时候医生还会要求进行胆道磁共振检查进一步了解胆管的解剖及有无变异,为手术做好准备。
主持人:
蔡医生,您刚刚有提到手术治疗,那么哪些情况下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呢?
蔡医生:
经常院内会诊或亲属朋友咨询这类疾病需不需要手术,主要有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1)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
(2)有相关并发症,如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3)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如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 mm)、胆囊肿瘤性息肉等;
(4)合并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与糖尿病等;
(5)胆囊畸形等。
主持人:
我们说生病了就得治,那急性胆囊炎应该怎样来治疗呢?
蔡医生:
治疗是分阶段的,首先我来讲解一下基本治疗:急性胆囊炎一旦诊断明确,在评估是否需手术切除或紧急引流的同时,应禁食,并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和镇痛药物,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再就是手术风险的判断和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低风险比如:年轻人,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可尽早行胆囊切除术;目前医学界的共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金标准”,所以首选腹腔镜手术。
胆囊炎的治疗还是存在高风险的,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手术有生命危险者需通过超声介入手段急诊行胆囊穿刺引流,待病情稳定一般2-3月后再手术切除胆囊。
主持人:
有患者知道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在网上留言问,我们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蔡医生,那如果我们的胆囊切除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蔡医生:
其实,这种担忧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脏器,做了胆囊切除术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较大影响。
主持人:
好的,胆囊病变后可以放心的摘除,蔡医生,据说胆囊结石,还有一种称呼叫“隐形的杀手”!这是为什么呢?
蔡医生:
因为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和回顾,发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的发病呈相关性,按临床经验而言,大于3cm的结石,发生胆囊癌的风险会比正常的胆囊高9倍!
近年来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且女性比男性高2~6倍。
胆囊癌预后也比较差,往往发现都已经是晚期,不光大的结石可能刺激它发生恶变,胆囊息肉和一些特殊疾病也可能刺激它恶变,比方说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等,胆囊癌的平均生存周期三年的大概只有30%,什么意思呢?就是100个胆囊癌的患者,大概只有30个能生存到3年的样子,所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日治疗,才是消除潜在隐患的正确方法。
主持人:
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神,通过蔡医生的详细介绍我相信大家对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疾病预防有了详细的了解,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蔡医生:
再见!
(编辑:阮百川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