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和防疫政策的调整,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
率先取消了报备,
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在坚持。
在实施“乙类乙管”,
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的当下,
落地报备的要求是否合理?
同时,
随着“精准防控”的结束,
强制隔离、定期核酸等被取消,
报备收集的个人信息有何用处?
返乡人员是否有权拒绝报备?

多地要求返乡报备
2023年1月6日,安徽
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表示,
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
前往门岗或物业管理处进行报备,
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在业主群发了一张“外地返乡人员情况登记(报备)表”的图片
业主群内有人询问报备要求来源,
物业回复称
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报备要求是由政府下达,
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
了解人员流动情况,
报备后不会对其采取任何措施,
可以不提供身份证号信息。
此外,工作人员称
其他地区也有要求返乡报备的情况
▽
2023年1月3日,河南
沁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倡议书》,
其中提出
“我们热忱欢迎每位在外亲人回乡过节,
在外的您计划返乡前,
请提前向所在村街(社区)报备。”
2022年12月22日,安徽
黟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文称,
返乡人员通过电话
至少提前3天向所在村组(社区)报备,
做好健康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