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通山】大畈镇隐水村:廉洁润村居 乡村展新颜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程思甜)在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扶下,隐水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把各种清廉要素融入村居建设的方方面面,成功打造清廉村居“隐水”特色,不断推动拓展基层治理成效,被纳入湖北省“百千万”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创建,并先后获评清廉村居省级典型村、全市集体经济进步村、市级红色美丽乡村、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夯实“清廉根基”。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带领隐水村“两委”班子率先垂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建强支部为核心,强化理论学习,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二是推进党风廉政。驻村工作队指导村“两委”不断完善相关管理规章,积极开展廉政谈话,扎实开展党员群众民主测评、年度考核等活动,从严从细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三是开展专项学习。通过宣讲廉政党课、强化警示教育、撰写心得体会,推动党员干部廉洁履职,守住廉洁底线。多年来,全村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三治融合,激活“清廉细胞”。创新实践“三个一”路径,狠抓自治、法治、德治,着力在基层治理中凸显清廉韵味。一部“小村规”,治出新气象。“爱国爱党爱隐水,守法守纪守村规;崇尚科学讲正气,举止文明应只会;风清气正净环境,三治两无更有序……”为了改变陈规陋习,村党支部牵头、党员群众讨论审议表决,并经镇司法所审核把关制订的“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一张“法治网”,铸就平安村。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一村一法律顾问”的作用,开展法律政策服务咨询,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建立隐水村综合治理平台,在全村安装了50个智能探头,实现了可视化监控全覆盖、无死角,安全保障全覆盖。一阵“好家风”,传承正能量。“一身正气廉政,两袖清风持家;三生相伴无悔,四季和睦相随”,是十组村民方声芦的家风家训。隐水村将家风家训和乡村文化互融互通,深入挖掘全村人文资源和特色家规家训,让354条家训“上墙”给家风“塑形”,通过弘扬家风、传承家训、传播家教,推动清廉之风家喻户晓。

双管齐下,擦亮“清廉底色”。建立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紧盯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督促规范有效用权。抓权力制约。建立了《村“两委”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常态长效。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张贴在便民服务大厅,形成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模式,在更加规范村“两委”干部权力运行的同时,让办事程序更便捷,让办事群众更满意。促“三务”公开。按照《村级权责清单三十条》要求,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村民建议、理事会提议、“两委”审议、群众评议“四议”机制,由村民“出主意、说需求”、理事会“议实事、提项目”,经村“两委”审议后由村湾群众再次评议。定期在村“三务”公开栏对党务、村务、财务等内容及时进行公开,对重要事务、重大资金使用、重点工程建设等情况实行一事一公开,保障村民在自治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潜移默化,擦亮“清廉底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创新清廉文化宣教形式,引导党员群众自觉筑牢“知廉、倡廉、助廉、守廉”意识。一是抓好重点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党员干部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打造主阵地。挖掘隐水清廉元素,整理清廉历史文化,收集编纂隐水清廉“小故事”,并修建清廉长廊、清廉广场、清廉书屋、清廉池、民俗文化室等清廉文化载体,张贴树立清廉文化标语和漫画提醒群众牢固树立清廉意识,播放廉政板块电影,开设“孝义文化”专题广播,开办“积分超市”,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清廉氛围。三是管住关键事。聚焦红白喜事这个关键点,把清廉创建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着力整治“大操大办”,全面抵制铺张浪费,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压缩腐败空间,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清廉新风。

下一步,隐水村将着力把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文化等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助推清廉村居建设不断深入,为乡村振兴添加“廉”动力。

(编辑:徐微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