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阮长兴 通讯员 程长兰)几年来,通山籍在深圳市退休干部王枣燕怀揣文学艺术情怀,奉献一片赤诚之心,着力开展文学艺术活动,8年如一日自筹资金,自想办法举办“羊台茶座”文学艺术沙龙系列讲座104期、文学艺术采风交流19次、新春联谊交流会8届、诗文朗诵、旗袍秀、悦读阅读等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勤奋创作180多万字小说 。其间经常下工厂、进学校、入社区、到机关等进行文学创作、新闻技巧、公文写作、人生励志等公益讲座130多场次,惠及大众10多万人次,赠送自己创作的小说《一肩挑尽古今愁》《雪落梅枝头》《天堂有约》1100多本。努力营造文化学习氛围,培养文学艺术人才,推动学习迈向新台阶。2018年9月,王枣燕获深圳市宝安区志愿者协会首届文艺志愿服务“百佳感动人物”称号;2021年6月,王枣燕获宝安区文联、宝安区志愿者协会“宝安区志愿者星级奖章”;2022年11月,王枣燕获宝安区、深圳市“百姓学习之星”称号。近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评选结果,王枣燕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是深圳市唯一获评的个人。
“羊台茶座”成品牌,草根打造小明星
2014年1月以来,王枣燕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新意”的形式,举办“羊台茶座”文学艺术沙龙系列讲座,为文学爱好者搭建文学艺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家知名文学艺术家、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主讲,吸引辖区作家、文学爱好者、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加。主题为文学艺术、人生励志、社会热点等。主办活动初期时十分艰难,没有政府经费支持,王枣燕想方设法找场地、邀请嘉宾、做横幅、备茶水等,自己经常掏钱开展讲座,至今没有花费政府一分钱。一些会员开始不好意思上台讲座,当讲座后,收获甚大,感觉还有没讲到位,期待下次讲座机会。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04期“羊台茶座”文学艺术沙龙系列讲座,参加人数达10940多人,将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文学艺术青年,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平台,展现自己,增加知识面,提高自信度,扩大影响力。许多嘉宾讲座后,其它平台争相邀请讲座,逐渐走向更大平台。2021年5月9日,“羊台茶座”第85期首次走出深圳,在湖北省通山县融媒体中心六楼举办,邀请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倪霞主讲《〈玉竹谱〉里的家国情怀》。同时,“羊台茶座”影响力日渐扩大,一些作家主动请求前来讲座。甘利红深有感触说:“‘羊台茶座’文艺公益讲座104期,八年坚守,不忘初心,王枣燕会长在宝安乃至深圳竖起了一面文学大旗!”胡雪峰感慨万千说:“‘羊台茶座’没花政府一分钱,坚持不懈104期,是深圳文学界的一花独秀。”赖海京感慨说:“2014年,我参加‘羊台茶座’时,还没有进深圳市的任何作协圈子,也是刚刚开始写作,对我影响很大,努力创作,没想到我现在加入了市作协,出版了散文集《海之韵 圳之深》,获得广东省文联与《羊城晚报》举办的‘珠江情’征文优秀奖等”。石岩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程长兰说:“‘羊台茶座’是极具魅力的文学之舟,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让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使我自信的成长。王枣燕会长拥有炙热的内心,付出了温暖的行动,体现了热心公益的形象。”石岩文学创作协会副会长张素娟说:“我跟随王会长参加协会活动8年,他的大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在这里圆了我的文学梦。”鸿雁文艺社理事黄红青感慨说:“王栆燕会长为我们播下了一颗文学种子,生根发芽,亲如自己的孩子,耐心抚养,不离不弃,永不放弃,把草根打造成明星。八年坚守,风雨无阻,责任与担当,冷言与风语,委屈与困难,无以言对,勇于承受,默默付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龙进忠深情说:“石岩确实是文学的摇篮。”刘少华说:“让我在这里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曾德雄说:“‘羊台茶座’平台,像一道神秘的天光,划过南国的天空,照亮人们迷失的途径;又像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灵魂,必将在这块热土的文化史上留下浓浓的一墨。”
宝安区作家协会主席郭建勋在“羊台茶座”百期庆典上说:“羊台茶座”举办了一百期,充满了活力,意义重大。现在每做一件事不容易,尤其文学事业,在没有政府经费的支持下,王枣燕会长带领大家硬是将这件难事坚持了8年,成为宝安区作协的亮点。”宝安区文联党支部书记、专职副主席黄超华说:“经过多年的培育、耕耘,‘羊台茶座’已发展成为在宝安区乃至深圳市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文艺品牌,宣传了一大批文艺名家,推介了众多文艺新人,成绩斐然,硕果累累,非常难得。以文会友,文以载道。在枣燕主席的积极努力下,‘羊台茶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第一期到第一百期,走过了艰苦岁月,迎来了繁花盛锦。活动凝聚了社会各界众多力量,团结协作,精诚进取,塑造了文艺活动发展的模范样板。”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丁力说:“‘羊台茶座’100期实属不易,这种坚守,是深圳文学界的典范,‘羊台茶座’平台让志同道合的文友们汇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祝‘羊台茶座’越办越好。”
满腔赤情洒热血,播撒文学梦种子
采风九州行,远播文学梦。8年来,王枣燕采取AA制形式,组织鸿雁文艺社社社员、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先后前往江西、福建、广西、湖南、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10多个省市19次文学交流采风活动,650多人次参加,与当地文联、作家协会座谈交流,加强与各地作协的文学联系。同时,在文学采风中向偏远山区贫困学校捐款赠书献爱心,书籍18630多本,学习用品、衣物等20180多件,捐款10多万元。每次采风活动到学校,王枣燕带头捐款1000元,还进行讲座,传授写作、交流文学创作体会。2017年9月20日至24日,王枣燕组织贵州采风,贵州省中旅安排一位年轻导游梁爽接团时,上车直言:本来你们这个团,我是不会带的,因为我是今天休年假,机票已经提前买好了,准备飞回老家。但经理找到我说深圳来了一个采风团,跟别的旅游团不一样,你带是最合适的。他们此行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到贫困学校去捐款、赠书、捐物。梁爽听经理这样说,马上表态,这个团我带定了,随即他把回家的机票改期了。后来听梁爽介绍说,曾经在大学里也是个爱心人士,喜欢做志愿者。贫困学校,大多在偏远山区,路途遥远,道路泥泞,行驶困难,王枣燕带会员们坐在车上摇摇晃晃,直到下午一点多钟才赶到贵阳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民族小学,送去图书、书包、体育用品、捐款等,往返整整花了一天时间。回到深圳后,协会又组织官田学校老师,为贵州黄连村民族小学一至六年级64位孩子赠送价值14340元的全新冬季校服、节日礼服。2015年2月,王枣燕带头捐款1000元,并组织协会为宝安区打工作家曾XX爱子遇车祸受重伤住院,捐款一万八千六百元,奉献一片爱心。
2021年4月13日,王枣燕组织第18次的5天湖南省溆浦县采风。4月9日,王枣燕父亲突然住进县医院,他不停地与远在湖北省老家的父亲电话沟通,几天治疗效果不佳。王枣燕心里很纠结,考虑延迟采风,还是委托其他人带队,却无人承担此任。酒店、景点,以及与溆浦县作协座谈交流会、向贫困学校捐款赠书等各项行程都已经安排,采风人员,溆浦县作协也是看在王枣燕带队,才踊跃报名,热情相邀。如果王枣燕不参加,采风就会“流产”。王枣燕身在千里之遥,只好不停地电话联系家乡朋友,好不容易联系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武汉协和医院教授陈朝晖,约定13日转到省城医院,恰好是鸿雁文艺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采风出行的头天晚上。
4月12日晚,王枣燕带队湘西采风团,坐上深圳西站开往溆浦县火车,心情十分难受,又不好与采风成员说明,以免影响大家的心情。无奈悄悄电话联系,委托老家最小的弟弟,护送父亲去省城医院。40多岁的小弟也是不巧,右脚摔伤,刚做手术,安上钢钉,打了石膏,行走靠拐杖。因县城离省城179公里,必须早点出发,赶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午下班前办好住院手续,不然80多岁父亲身上挂一个排尿瓶,在门诊部等候下午二点上班办理入院手续,身体很难支撑。晚上,王枣燕睡在火车卧铺上似睡非睡。凌晨,急于电话联系小弟不要误了行程,直到中午前,不停地与陈教授联系,父亲办完入院手续,住进医院病房,心里才吁了口气。第二天,父亲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王枣燕一边带队采风,一边牵挂父亲的病情。5天采风结束,便急如星火赶回武汉协和医院照顾父亲。
一片丹心谁能解,只为文坛放光彩
王枣燕采取AA制形式,连续组织八届新春联谊会。2015年至今,历届年会参加人数达1512人。邀请市区文联、作协主席,兄弟作协主席,深圳各文学杂志主编参加。会上分别对鸿雁文艺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本年度优秀创作者、优秀会员、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大家踊跃上台,自编自演,诗歌朗诵、民族舞、拉丁舞、京剧、乐器演奏、旗袍走秀等才艺展现,精彩纷呈。深圳市龙华区作协秘书长陈鸿波说:“能够凝聚这么多人气,连开八届盛会,举目四望,也只有王会长而已。”宝安区文联主席史文集在第七届新春联谊会上说:“鸿雁文艺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连续七年坚持不断,举办新春联谊会,王枣燕以其个人影响力,经常深入基层开展文学艺术活动,实属不易。今天参加人数众多,规模空前欢聚一堂,共享文学盛会,这个做法影响广大,是全区的典范,要在全区推广石岩文学创作协会的经验。”七旬作家盘继培即兴一首《西江月•石岩文协第七届新春联谊会》:“室外暖阳高照,室中艳菊飘香。迎春联谊笑声扬,演艺人人好棒。前海启航搏浪,莲山梅蕊芬芳。铺笺纵笔写新章,百尺竿头再上。”唐智华赋诗:采桑子•记第七届作协盛会,“一年一度春光好,昨日文童。今又相逢,笑饮樽前千万盅。今宵美酒佳肴满,任我癫疯。友谊情浓,但愿来年岁岁红。”
8届新春联谊会背后,王枣燕默默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辛酸。2021年11月29日早晨,王枣燕得知岳母病危,从深圳乘坐火车赶回老家,当晚在县医院护理岳母。其实三个月前,岳母已经诊断胰腺癌,医生告知只有三个月生命了。王枣燕当时纠结是否举办第七届新春联谊会,如召开年会,恰好就是岳母去世的时间段。20多岁那年王枣燕母亲病逝了,岳母视他如子,两人感情深厚。好在王枣燕爱人十分理解。于是,在两个文学微信群(790多人)里发了举办新春联谊会通知。按说2021年8月王枣燕已经退休,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只因赤热的文学情怀,他一边在医院护理岳母,一边安排年会事宜,中途几次返回深圳召开筹备会。大家只知王枣燕家中有事却不知是岳母病危。11月21日,王枣燕担心年会受疫情影响,选择提前16天返回深圳,预留两天机动,万一到深圳居家隔离14天的话,12月5日还能正常参加主持年会。
11月29日下午,王枣燕接到妻子电话告知岳母病危,他当晚坐上火车赶回湖北老家,次日早晨6点多赶到医院,守护岳母。下午三点,“羊台茶座”文学艺术沙龙系列讲座主讲嘉宾来信息说因事不能参加讲座,这突如其来的取消讲座,是举办92期讲座以来的第一次。毕竟通知发出一个多月了,不能失信于民。王枣燕只得一边照顾岳母,一边电话重新联系主讲嘉宾,确保了12月2日讲座如期举行。
11月30日凌晨岳母去世,王枣燕处理完岳母后事。12月4日早晨,悄悄赶回深圳,开始了紧张而又繁忙的年会工作。12月5日下午,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新春联谊会,230多人共襄盛典,欢聚一堂。创造了报名人数空前,抽奖奖项档次空前,报名表演节目人员空前纪录。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王枣燕组织开展名家讲座、文学艺术交流、石岩湖畔旗袍秀、客家山歌唱响新时代、前往湛江市遂溪县文化支教、读书征文、悦读阅读、诗文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力以赴给大家一个追逐梦想、展示自我的平台。曹小芸激动说:“文艺社经费不足,王会长经常掏腰包开展活动,从他身上,仿佛有一种力量感染着我们一路向前。”鸿雁文艺社监事长陈志彪感慨说:“我在文艺社这个平台,成长很快,体会了如何走向社会,宣传企业,服务社区,惠及百姓。”叶仲录深情说:“灿烂开放的文学之花,在阳光里绽放思想的灿烂。金色年华的平台,在岁月里成长着年华的景色。在时代里,我们携手前进。”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赵婧说:“王枣燕坚韧地支撑自己做喜欢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对大石岩的文学艺术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敏锐挖掘“圳”文化,演绎鹏城“志愿红”
2006年初,王枣燕发现浪心村民居建筑群6500多平方米,是当时深圳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群,距今已有270多年。王枣燕采访撰写信息、新闻稿,当年 6月,在深圳市委办公厅《信息快报》内参,《南方都市报》《宝安日报》刊登,引起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2007年10月12日,被列为宝安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8月,王枣燕发现塘头村民池官华爱唱客家山歌,第一个前去采访写稿,分别在《南方日报 》《深圳特区报》各大媒体报道,扩大影响力,池官华逐渐成为“客家山歌王”。2008年,池官华被深圳市、广东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传承人。2007年王枣燕率先报道《石岩有个小学生京剧表演队》,这篇报道成为深圳京剧进校园新闻报道的“吹哨人”,深圳市各大媒体发现这一新闻,争相报道深圳市各学校学生京剧进校园新闻。
2002年初夏,王枣燕在石岩街道原上屋村委会了解工作时,无意间得知1978年12月,上屋电线厂经过艰难的谈判、协商,排除万难,香港企业终于落户石岩。王枣燕兴奋不已,精心构思,将这沉淀的历史,挖掘出来,形成高度,写成中篇小说《走过驿站》,发表在2004年第三期《石岩文艺》杂志上,2007年入选发表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以热爱这座城市的名义》书中。王枣燕并写进自己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一肩挑尽古今愁》书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各大媒体宣传随之而来。王枣燕或多或少推动了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在原址上建立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小小“引线”作用,找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宝安区石岩街道的依据,率先发现挖掘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由此理论上提出了原石岩镇上屋村拉开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大幕,形成了“北有凤岗,南有上屋”中国工农业改革开放局面的新高度。
2015年以来,王枣燕主编《山湖石岩报》《石岩文学》一报一刊,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平台,着力培养文学艺术人才。2016年至2021年连续6年荣获“深圳市优秀文学内刊奖”“优秀城市内刊奖”。2021年8月退休了不退志,又为文友搭建了《鸿雁文艺》公众号平台。会员们先后出版了《一肩挑尽古今愁》《天堂有约》《雪落梅枝头》《二十八岁那年夏》《我从鉴水之滨走来》《益语良言》《闲雅赋》《乌石岩往事》《与子同悦》《我等春风吹过来》《荒唐言》《纵情放歌》等10多部书籍。
这些年来,王枣燕积极参加各项文化义工活动,加班采访撰写义工活动新闻、拍摄活动相片7830多篇,刊发在全国各大报刊网络上。每年下工厂、进学校、入社区、到机关等进行文学创作、新闻技巧、公文写作、人生励志等公益讲座累计130多场次,惠及大众10多万人次。赠送自己创作的小说《一肩挑尽古今愁》《雪落梅枝头》《天堂有约》1100多本。让志愿精神声播远扬,书写深圳公益文化历史篇章。
2013年王枣燕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是最早加入深圳市文化义工行列之一的志愿者。他善于观察,细心揣摩,经常加班撰写义工活动新闻、现场拍摄活动相片等。凡是义工活动,从不浪费素材,无论再忙碌,都将所见的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衫记录下来,挑灯夜战抒写成稿,经过他“一支笔”摇曳的新闻稿,成了各大报刊一道美丽风景,《青工大课堂开展‘图书漂流’》《他创造了第一支义工队》《中国慈展会‘公益联盟’绽奇葩》,万余字报告文学《她在丛中笑》——献给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志愿者,此文入选广东省改革开放报告文学集《辉煌40年》书中,无声和有声的传播“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精神,引领文化义工奉献爱心,不同程度地影响许多青年纷纷加入了义工行列,鲜艳的“红马甲”点缀在鹏城大街小巷,演绎了深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人物简介
王枣燕,湖北通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高级政工师,深圳市宝安区鸿雁文艺社社长、宝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新闻信息中心主任、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会长,《鸿雁文艺》微信平台主编、《石岩文学》杂志主编。2013年获深圳市五星义工,2022年12月获宝安区、深圳市、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出版长篇小说《天堂有约》《雪落梅枝头》《一肩挑尽古今愁》第一、二、三部共120万多字,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特区文学》《黄金时代》《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当代散文报》等报刊上发表2720余篇文学作品,约530多万字,散文《一缕温馨常萦怀》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我的父亲母亲”征文优秀奖,散文《第一千尊石像》入选中国作协选编出版的《中国随笔精选》书。长篇小说《天堂有约》获“深圳市群文优秀小说二等奖”,诗歌《致深爱的人》获“深圳市群文优秀诗歌一等奖”,《爱无来生》获中国小说学会举办“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葬礼》《叩门》获《中国文化报》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二十六届“东丽杯”全国梁斌小说优秀奖,散文《九宫杜鹃分外红》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第六届“观音山杯 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优秀奖等。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