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5小时29分
2023年就要放马过来了
你,准备怎样迎接它?
新年Flag支棱起来了吗?
听——
湖北多位从业者正在回答
Flag1:给水做“CT”,解锁“水之道”
智能无人船进行水质监测
水域水质怎么样?污染浓度如何?污染源在哪里?“传统的环保评估是沿着河道,每隔500米或者1公里甚至是5公里,采一份样品;而无人船上装载了在线监测仪器,水面下的探测器会实时采集,一秒钟可以采集几十次,船只需要开过去,数据就回来了。”行星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龚雷锋介绍,不同于传统人工监测方式,通过智能无人船,可快速对大面积水域实现网格化监测。
今年5月,公司的无人船就成功应用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小潢河的排查监测。长达30公里的河道,利用智能无人船,团队仅用20天,就完成了小潢河染污程度和污染分布的检测,为后续河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小潢河水质检测化学需氧量等级分布图(部分河段)
“类似于人在看病之前先拍个CT。无人船上的数据回传时,还同时记录着每一个数据采集的时间和经纬度。然后,后台会自动生成地图,地图上会用不同的颜色对水进行等级标注。”龚雷锋说,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列表式的呈现,这样可视化的呈现能一眼看出来哪里有问题,非常直观。
不仅有水面作业的无人船,行星轮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在大坝检测、水下测量、水下应急救援等方面同样大显身手。在龚雷锋的规划中,围绕“水”的文章还有广阔天地。
工作人员运用水下机器人进行长江大堤检测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河湖综合治理力度,航道整治、水下检测、大坝检测等水下工作需求也日益增多。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形势下,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是去年的4倍。龚雷锋认为,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行星轮依然“活”了下来,这不仅因为行业红利,更因为团队始终深耕技术、掌握核心竞争力。
龚雷锋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公司团队核心成员也有不少武大、华科的学生。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都有深入合作。“水下机器人产品中,我们有两项技术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一个就是水下图像增强技术,同等硬件设备下,我们可以让它‘看’得更清晰;一个就是水下定位技术,目前国产设备中只有我们是自主研发的。”
从在校大学生到留汉创业青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龚雷锋相信,市场回暖之下,2023年,必将是企业开拓向上的关键之年。
Flag2:卤鸭热卖,点燃“烟火气”
位于江汉路上的小胡鸭旗舰店随着客流量的回升,生意日渐好转。一位姓陈的店员正忙着顾客介绍一种春节大礼包产品。这位店员告诉记者,每天进店的人气很旺,临近元旦节,他们正抢抓元旦、春节假期等黄金节点,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疫情放开之后,人流量挺多的,礼盒产品卖得不错。特别是精选礼盒和自选礼盒,这两款是我们走量非常高的。”
湖北特产周黑鸭一直以来备受外地旅客欢迎,周黑鸭汉口站店店长孙繁繁说,到12月下旬,店铺生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左右,面对未来,店家充满期待。“从现在开始,到清明节踏青出游,一直是销售黄金期,我们还有很有信心的!”
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步伐的同时,湖北也拿出了“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2022年,湖北出台的《关于加强金融助企纾困工作若干措施》中明确表示,安排5000亿元以上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湖北还印发了《关于阶段性缓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的通知》,政策实施以来,全省9132家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累计缓缴金额5208.32万元,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等难关。
“我有信心,生意一定会蒸蒸日上。”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办公室主任辛捷说,从到店率、销售率来看,近两周提升得比较明显,我们马上就将迎来2023年美好的春天。人动起来,就有客流量,就有消费力。
Flag3:缔造美好生活的“加分项”
几天前,在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花城社区,社区委员李婷婷邀约小区银发志愿服务队队长蒋隆英,一起讨论文化长廊的改造细节。
蒋隆英是小区最早的一批业主,老两口退休后就常年住在这里,对小区有很深的感情。“这个小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独有的社区文化,整个环境是很美的,在里面居住的人都有一份自豪感。”
2022年6月,小区组建起一支银发志愿服务队,蒋隆英被大伙儿推选当了领头人,服务队成立不到半年,蒋队长的团队就已经有几十号人了。
居民们共同缔造的美好环境
小区里老年居民较多,有手艺、有特长的能干人也多。2022年,社区联合物业共同推进小区“花园里”项目,发动大家自己动手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改造,激发出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楼栋架空层墙壁上大面积鲜花彩绘,步道边随处可见的石头上被画上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生趣盎然。
李婷婷介绍,这些都是银发志愿者牵头创作的小区绘画作品。“这些小老虎,是今年初曾梦利老师带着小区小朋友一块儿画的,马上这些画就要换成兔子啦,迎接兔年的到来!”
银发志愿者牵头创作的小区绘画作品
人人参与,热情高涨,老旧小区的面貌焕新焕然一新。一次次的提建议、共商议,居民们在参与决策小区大事小情的过程中增进了了解,居民与社区、物业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许多。2022年9月,社区组织的首届“邻聚花城家 幸福微瞬间”摄影大赛,征集到100多幅参赛作品。重阳节,80岁以上的老人家都收到了社区送的礼物—— 一把轻便实用的折叠躺椅。
社区四季常青 风景如画
文化长廊的换新计划即将启动,居民们又将聚在一起,共同绘制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请专业人士来讲座,比如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等等,普及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建设,为小区优化继续献计献策,做更多加分项!”蒋隆英盘算着新年计划。
Flag4:打响“瓜瓜菜”产业
12月31日早晨7点,在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长徐锋正在分拣新鲜蔬菜,分拣完成后,蔬菜将被打包、装车,发往武汉、长沙等地。
徐锋是一名农二代,大学毕业后,回村发展农业合作社。徐锋刚接手家中种植园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瓜套棉”模式,每年只种西瓜和棉花。这样的种植模式很容易因为下风雪天气而影响收成。结合全国的西瓜上市时间和当地的气候情况,徐锋摸索出了“瓜-瓜-菜”种植模式。
每年1、2月,徐锋便下地育苗。4月,农场种植第一季西瓜。6、7月,西瓜开始丰收后,徐锋一边跑销售,一边筹备第二季甜瓜的种植。10月,甜瓜也新鲜出炉,短暂休息后,农场开始种植蔬菜。
最开始,徐锋只想通过这种方式,在西瓜上市时间上占住优势,结果这一尝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徐锋的农场不再依赖一季瓜,一年四季,农田不闲。
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锋查看西甜瓜长势
“瓜-瓜-菜”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由此形成产品地方标准,获得5项新型实用专利。目前,合作社带动湘鄂两省发展瓜蔬种植15000亩,3285户农户增收致富。
“2023年,我们将继续在石首江北片区发展‘瓜-瓜-菜’产业,建成万亩瓜蔬、采摘蔬菜产业园,吸纳更多的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加入进来,用瓜蔬产业帮助家乡更美好。”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锋信心满满。
2023,值得一个光明的开始。
你,立了哪些Flag?
怎样让它屹立不倒?
欢迎来评论区互动留言
来源:湖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