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通山】 县人民医院第十五期特别节目(总62期)丨 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通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阮欢访谈录

主持人:

让健康知识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亲爱的观众朋友,听众朋友,还有亲爱的云友们大家好!这里是FM99.3兆赫通山之声,为您推出的健康养生访谈栏目《健康通山》,我是主持人邓阳。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今天我们邀请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阮欢来到我们的直播间,给大家讲解关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主持人:

您好,欢迎您!

阮医生: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听众朋友,还有亲爱的云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


主持人:


阮欢是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从事内科临床专业18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睡眠协会会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咸宁市医学会神经精神分会委员;咸宁市医学会神经精神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咸宁市脑卒中防治中心执行管理会常委;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评估及诊治。

主持人: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脑卒中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阮医生,请问一下什么叫脑卒中?

阮医生:

卒中俗称中风,也叫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

一、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阻塞,使血流减少或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的8成。

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流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中,脑细胞得不到正常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而死亡。

主持人:

听说卒中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那卒中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阮医生:

卒中就在我们身边,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我国目前是全世界卒中患者最多的国家,2019年我国卒中患者有2876万例,发病人数多: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患者有394万例。

卒中易致残: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而且它易复发:经抢救治疗后有17.1%的患者再次患病,那么死亡人数多,2019年我国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例。在我国,每5人就有2人可能罹患卒中,每5人至少有1人会死于卒中。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当大脑缺血超过3小时,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损害:偏瘫、残疾,昏迷,甚至是植物人…

主持人:

听了阮医生的介绍,感觉卒中的危害是胆战心惊的,比例是非常大的,那么卒中发生前身体会有哪些征兆呢?

阮医生:

好的,最常见的身体方面征兆是有的,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1.说话舌头打结,饮水呛咳;

2.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以及自己说的话;

3.一侧肢体无力气,或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4.神志不清,迷糊或昏迷不醒;

5.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感觉不舒服;

6.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动作不协调;

7.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8.双眼的半侧视野看不到东西或看东西成双影,也是我们大家所谓的复视;

我再告诉大家一个识别卒中的小妙招,BEFAST口诀——掌握以下要点,快速识别卒中比如说:B难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看不清-EYES: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脸不正-FACE:所谓的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臂不平-ARMS:就是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是出现在身体一侧;S语不灵-SPEECH:也就是言语困难、理解困难;T症状出现要警醒:赶快拨打120-TIME。

主持人:

我们说疾病在生活中只要注意是可以预防的,那卒中平常可以预防吗?

阮医生:

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卒中是分级别的,首先是一级预防:对于从未发生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超重肥胖,作息不规律。90%以上的卒中能通过控制以上危险因素预防,其中,控制好以上“四高”对预防卒中非常关键。二级预防-卒中后重在预防复发:卒中复发者的死亡率是未复发者的2.67倍,卒中复发者的致残和死亡风险是未复发者的9倍,卒中一旦复发,病情更加危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卒中复发风险。良好生活方式是二级预防基础。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拒绝烟酒,阳光心态,规律作息,做好这些就可以预防了。

主持人:

好的阮医生,您刚刚有提到“四高”,那您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四高”我们应该怎么管理自己的身体呢?

阮医生:

好的,那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管理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在坚持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需要药物治疗。优选长效降压药,1天1次,服药方便,避免漏服和多服;35岁以上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测血压1次,有高血压或家族中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目标值为<130/80mmHg,那么我们的临界值是140/90mmHg,那么我们超过了这个临界值的话就要注意了。

高血脂患者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所有个体要终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单纯靠“吃素”并不能控制好“坏”胆固醇,因此,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遵医嘱服用他汀或者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复查,及时发现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升高多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须通过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定期复查,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为评估“坏”胆固醇降低幅度,应在开始药物治疗或调整药物剂量后4~12周复查血脂水平,此后必须3~12个月复查1次血脂。

主持人:

看来啊,我们的身体每一项指标都是很重要的,那有网友在网上留言问,卒中的患者应该怎么样救治呢?

阮医生:

好的,在救治卒中的患者时“快”是最关键的。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时间问题,静脉溶栓每节约1分钟,等于健康生命时间延长近2天。血管内治疗每节约1分钟,等于健康生命时间延长超4天。虽然静脉溶栓和取栓疗效客观,但均存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对于不满足溶栓或取栓条件的患者,该怎么办?药物治疗贯穿所有卒中患者的治疗始终,医学研究证实,卒中后48小时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死亡和致残率。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尚需抗血小板,应推迟到溶栓24小时后开始。

如果患者接受了血管内取栓治疗,应评估获益风险后决定是否使用;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应尽早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主持人:

刚刚您提到了快,也就是时间就是生命,救治病人每分每秒都不容忽视。非常感谢阮医生详细的讲解,相信通过您的讲解大家对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阮医生:

再见!




(编辑:阮慧林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