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专家教您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新冠感染风险大,高血压人群如何在家做好健康管理?《@高血压人群,你需要这份新版抗“压”指南》正式上线,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朱朝阳、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两位专家做客现场,一次性为您解答“压”力问题!


问:高血压患者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容易发展为重症吗?

李主任: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和同年龄的健康人一样,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差不多。但是,如果高血压患者有了心脑血管并发症(比如冠心病、脑梗等)或者同时存在糖尿病、吸烟,那么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进展为重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问: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冠期间,血压会有什么改变?

李主任:血压会发生明显的波动,血压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常会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这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2、发热和疼痛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新冠病毒后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3、使用的药物升高了血压——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升高血压的药物;4、退烧、止痛药会减弱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布洛芬、双氯芬酸、安乃近、洛索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减弱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降压药物和血压则几乎无影响;5、休息不好、紧张、恐惧也会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问: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冠期间,降压药物需要调整吗?

李主任:平时血压控制较好的高血压朋友,建议坚持每天吃药,继续保持血压稳定。做到三不要:不要擅自停药;不要听信非医务人员的建议,自行更改药物;不能听信谣言,把正在吃的普利类或沙坦类的降压药物停了。规律监测血压,做到知己知彼,建议新冠感染期间,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

问:退热、镇痛、止咳、化痰药,对血压有影响吗?

李主任:退热、止痛药会影响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长期使用会升高血压。这类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代表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对乙酰氨基酚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升高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最好不要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镇痛。如果血压控制较好,也可以选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但尽可能按照适应症,不要超剂量、超疗程的使用。复方感冒药、复方止咳药、复发镇痛药中常含有升高血压的药物,化痰药则对血压没影响。

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使用单方退烧、镇痛药和单方止咳药,切忌乱用药。

高血压患者的

自我管理“三重奏”

一、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慢病,治疗是个长期过程,药物品种多规格也多,患者需要遵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不仅要知道自身疾病的特点,还要知道药该怎么吃。如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改变药物剂量。

二、定期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一方面能及时了解自己血压的控制和达标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药物治疗效果。

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有助于医生评估您长期的血压控制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如有必要,建议咨询家庭医生,做动态血压监测。

三、健康生活方式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重视的,如果遵医嘱服药,但在生活方式上不重视,血压还是会控制不理想。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

居家期间

教你这样量血压

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备有血压仪,可以进行家庭自我检测,这对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降压治疗的达标率都非常重要。相当于进一步把高血压的干预关口提前,从医院转为家庭,让患者和和家属能更为重视这一疾病。

高血压是湖北省“323攻坚行动”中提出的三个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武汉市疾控也打造了“高血压慢病管理云平台”,同时在武汉市开展“高血压互联网管理项目”,致力于在全市范围内铺设远程动态血压监测设备。

那在家中应该如何正确操作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呢?

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差值>10 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

3.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分钟。

4.测量时段:早上: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测量。晚上:晚餐前,若错过则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如晚上服药,建议服药前测量。

5.初诊或血压未控制者: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连续测量3天血压。

6.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进行1~2天血压测量。

来源:湖北发布、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