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徐大发报道:“今年新收的3万斤优质香米盼销路,这样农商行的5万多元贷款、欠下的7万多元农资款才有着落。”12月9日,58岁的通山县燕厦乡马桥村畅丰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正旭很发愁。
程正旭介绍,他和几个合作伙伴2015年成立合作社,在湖畔、陈龙、马桥、畅周4个村流转稻田300亩搞规模化种植,前几年一直种植普通的稻谷,2021年3月,开始尝试种植野香优系列品种,去年收香稻10万斤,其中卖稻谷6万多斤,剩余的则加工成大米和酿成酒再出售,总收入30多万元。此外,合作社利用自购的耕田机和收割机为乡亲们整田、收割,年收服务费30多万元。
今年开始,合作社种植了新品种野香优系列新品种“野香优丰占”,全程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但受严重旱情影响,其中180亩稻田受灾,只有120亩稻田有收成,共收获大约六七万斤稻谷。
“单纯卖谷的话,这个品种只能卖1.6元/斤,加工成大米卖给识货人,最低可卖8元/斤。”有了去年卖野香优稻米的经验,程正旭今年就想继续卖米不卖谷,他将晒干后的香稻运到通山县华宇粮油有限公司加工成3万斤“莲花香米”牌优质稻米。“按去年的行情,这10斤装一袋的大米,可有近30万元的销售额。”
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新品种,加上程正旭手上没有积累足够的高端固定客户群体,截至目前,3万斤香米仅卖出2千来斤。知悉合作社的困难后,燕厦乡财政所答应帮助销售400斤香米。
12月9日下午,咸宁市交通局驻马桥村工作队也表达了帮助销售大米的意向。“要是这大米年前找不到买家,这几个合伙人难得过年。我们带个头,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帮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的粮农们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