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随着身边阳了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市民已经对感染病毒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恐慌和焦虑情绪正在缓解。但是,大家是否都做好了家中老人万一中招的预案呢?张文宏医生日前的一个发言,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张医生认为,这个月是比较辛苦的一个月,对老人的保护相当关键。他建议,子女去看望老年人时要佩戴好N95口罩;老年人这段时间内不要去跳广场舞、搓麻将、聚集聊天;医院也要对80岁以上老年病人重点关注,帮助老年人群尽可能安全度过高峰期。
疫情暴发三年来,为有效保护老年群体等脆弱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防控手段。疫情防控措施日前优化调整后,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更易出现重症情况?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必要性大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认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个年龄段当中最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在减弱;二是老年人一般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更易出现炎症反应;三是老年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病毒会导致原有疾病症状更严重或更易出现合并症。
面对疫情冲击,青壮年身体好、心态好的可以扛,但一旦年迈的父母中招,不仅孩子焦急,社会也为之揪心。保护老年群体不受感染,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老年群体感染之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是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老人和家庭的自我保护,当然必不可少。现阶段,虽然出门不再查核酸、饭店开放堂食,但不聚集、不聚餐的防控原则还是要坚守;不跳广场舞、不搓麻将、不聚集聊天的防控好习惯也应该继续坚持。尽量减少外出,就是减少感染风险。毕竟,过去多轮次的疫情中,有过聚集性疫情的惨痛教训。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当好老年人的保护伞,帮助老人增加对病毒的科学认知,消除老人的恐慌心理;最关键的,要动员符合接种条件的老人,抓紧时间尽快接种疫苗,筑起自身的防疫屏障。
为了保护老年群体,社区医疗也应该发挥优势。最近几天,北京各区不停刷新发热门诊目录,越来越多的基层诊疗机构参与其中,织就了一张兜底的防护网。不少老人都收到了家庭医生发来的短信,上面有健康提示,也有联系电话。对老年群体来说,无论多图文并茂的宣传品,也不如一个可以及时回复、有来言去语的医生更让他们放心。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社区医生要成为老人问诊咨询的主心骨,要当好分级医疗的守门人。
从家庭到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做好在这一轮疫情中守护老年群体健康的准备。当然,更要做好准备的是老年人自己,一方面要防寒保暖,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另一方面也得生活规律,适当运动,管理好基础病、慢性病;同时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恐慌焦虑,做好心理建设,和家人、社区、全社会一起,共同迈过奥密克戎这道坎。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