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发病7天内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应对? 专家回应

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需要储备药品和抗原试剂盒?应对奥密克戎,如何科学防护?


12月4日,两位北京专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和临床经验,做出权威解答。

01
新冠发病7天 身体如何变化?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发病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五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李侗曾表示,普通中青年的发病过程适用于以上情况,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热程更为复杂。

02
应对疫情风险 家里需要储备啥?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不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都非常活跃。不少民众感冒发烧、咳嗽流涕时常会疑心自己是否感染新冠,抗原检测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

“抗原检测大家自己就能操作,非常方便,15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因此十分适合快速筛查。”李侗曾指出,“在有症状时,抗原检测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不方便做核酸的时候,自己又觉得不舒服,有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就可以先做一个抗原,如果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周围的人。”

对于普通家庭,是否需要储备一些抗原检测试剂?李侗曾建议:“可适当储备,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李侗曾也建议市民可以简单备一些非处方药,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新冠、流感症状缓解都有效。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胶囊、小柴胡汤颗粒。(注意:不要叠加,只选一种,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明显影响休息,影响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的药物。建议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儿童也有相应的混悬液可选用。

·如果出现咳嗽,建议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急支糖浆等等。

·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的情况,建议使用: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如果咽痛咽干比较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

·如果鼻塞流涕比较明显,建议使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还可以用布地奈德喷鼻。

李侗曾表示,除了用药,对抗新冠病毒更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根据病毒自限性的特点,普通人一般1-2周就会痊愈。但建议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的人群,首选医院观察治疗。

如果在家出现高热超过三天了仍没有缓解,甚至其他症状越来越重,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尤其是活动后憋气的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03
疫苗接种不可少 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时值冬季,疫情下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王贵强表示,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来源:综合北京新闻广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