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镇汪家畈村: “砂 梨 姑 娘” 郑 亚 娟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特约记者  徐大发 通讯员  熊登煜)11月26日,暖晴。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样样果业基地,一位热情活泼的姑娘接受我们的访谈。闯王砂梨这几年风生水起火爆热卖,大家都说与“砂梨姑娘”郑亚娟有很大关系,我们慕名而来。

红红火火的“样样果”合作社

通山县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创立于2010年,由50多户砂梨种植大户组成,理事长为郑亚娟的公公舒九样。2012年,21岁的郑亚娟接过公公的担子成为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兼合作社的理事长。

合作社里郑亚娟一家的砂梨面积有310亩,与其他社员农户梨园一起共有1380亩。自己梨园每年产梨30多万斤,年产值200多万元。梨园请工人挖沟、施肥、剪枝、蔬果?疏花、除草、打药、套袋、采摘、包装等,每年为务工人员发放工资80多万元。现在,合作社所有的砂梨每年产值达800多万元。

合作社的砂梨共有早、中、晚熟十几个品种,主打品种有5个,从7月卖到10月份结束。

样样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服务辐射到周边龟墩村、宝石村、刘家岭村、坳坪村等多个村庄。郑亚娟帮助教种植技术和销售服务,她已成为闯王砂梨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

2010年,闯王砂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样样果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注册的“九重松”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017年,合作社为扩大种植范围,以种植砂梨、葡萄、苗木等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砂梨种植农户50余户,砂梨丰产后一亩地收入达14000余元,砂梨年产值达500余万元,促进农户年增收20多万元。

2018年,郑亚娟牵头成立通山果树协会。这一年,“闯王砂梨”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至2022年,样样果专业合作社,一直是市级龙头企业。

去年,在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中,郑亚娟凭借《闯王砂梨 三产高效融合发展》项目获得三等奖。

灵灵醒醒的闯王砂梨

闯王镇一直以来是产梨之乡,本地梨品种有长把梨、秋月梨、黄金梨,这些梨由于老化等原因口感不怎么好。这些老品种只能卖到5角钱一斤,老品种没什么人要,许多果农只得把梨子拿去喂猪了。因此,亟需改良。改良后的梨子,一斤能卖6元一斤,有的甚至卖到20元一斤。

于是,率先在自己的梨园尝试改良品种。从2010年开始,郑亚娟一家引进新品种嫁接育苗卖。比如引进超田1号翠冠梨,从日本引进嫁接的枝条一束就得3万多元。但嫁接成功后的新品种梨与当地的老品种梨子相比,水份多,更甜,核细,肉嫩,皮薄,看相更好,特别的灵灵醒醒。

郑亚娟培育出来的苗卖到浙江和本省20多万株,卖给附近的苗覆盖面积超过了2万亩。三年生的苗卖到8-12元一株。每年仅卖梨苗的收入就有24万元。梨的品种大体有白梨、秋子梨、砂梨、新疆梨和西洋梨,长江流域主产砂梨。郑亚娟就是把闯王砂梨进行品种改良,让当地种梨农户实现经济增收。比如龟墩村的砂梨种植大户焦家友,品种改良后,70亩梨园显著增收。

新新奇奇的经营模式

为了开拓市场和带动当地砂梨种植发展,郑亚娟建议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水果深加工与休闲农业,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全镇散户共同发展砂梨产业。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郑亚娟对砂梨产品进行分类包装,建立水果保鲜库,发展双臂顺行式棚架梨便于游客观光采摘,创立“闯王砂梨”品牌,加入了砂梨电商产业群,进行砂梨深加工,生产出“砂梨爽”“黄桃罐头”等系列新产品,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郑亚娟自己的梨园,在电商营销一年纯收20多万元,一直在增长状态。通过电话、微信朋友圈、抖音就有发货,今年就有300件砂梨直发武汉。许许多多的游客顾客是自驾车上门来购买,合作社今年销售砂梨一百万斤。那些卖相稍差,但肉质好味道好的砂梨就深加工成罐头卖。罐头卖70元一提,一年可收入70多万元。加工的梨子罐头在通山有礼唐老农店、通山消费扶贫馆、鄂南土特产集散中心广泛销售,行情看好。闯王砂梨到包头、厦门、长春、北京等地参加绿色食品博览会均取得很好的展销效果。

2017年,郑亚娟参与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到咸宁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习3年,提高了自己的营销能力。她还参加过第十一届湖北省农业领军人才培训。与他的公公舒九样相比,她的砂梨种植模式与经营模式截然不同。她先后获得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咸宁市第三届“绿色田野杯”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中荣获职教赛道金奖 等荣誉。她是新型农民的杰出代表。她的微信网名就直接叫“砂梨姑娘”。

(编辑:葛素文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