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个养胃的好时节。
一方面,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和消化重地,若胃功能减退或出问题,身体难以获取足够能量,时间久了必会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
另一方面,如今天气转冷,饮食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会引发胃肠疾病或使胃病加重。
因此,冬天更要注意养胃,多吃点对胃好的食物。但市面上有很多“养胃食物”,到底哪个才是能养胃的呢?
白粥、牛奶不养胃,冬日真正“养胃宝”是......
说到养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粥、牛奶,但事实上这两种食物并不能养胃,甚至可能会伤胃。
1. 白粥
白粥会促进胃酸分泌,对于胃酸分泌不足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喝粥确实能“养胃”。但对于胃酸分泌过多、易反酸的人来说,反而加重病情。
而且,经常喝过于软烂的白粥,还会让胃“偷闲”“变懒”,其消化功力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丧失。
2. 牛奶
牛奶能养胃,主要是因为牛奶在溃疡发作期可以给胃部形成一定的保护,有助于缓解疼痛。
但同时,牛奶中的钙和蛋白分解物会增加胃酸分泌,所以综合来看,牛奶并不利于发作期溃疡的愈合。
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能养胃的牛奶、白粥根本不养胃,那养胃到底该吃点啥呢?别急,下面这5种食物就很适合——
玉米
玉米,也叫“珍珠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从古至今都备受宠爱。
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经、肾经、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平肝利胆的功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开胃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其“调中开胃”,《本草推陈》则称其为“健胃剂”。
经常吃点玉米,不仅可以健脾开胃、唤醒食欲,还能祛湿气,让身体更轻松。平素胃就不好的老人小孩,也可以多吃点玉米来养养胃。
玉米的吃法有很多,但要说最养胃的吃法,还是煮粥。东北人家常做的玉米碴子粥,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玉米碴子粥
做法:把打碎的玉米粒和芸豆泡软,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熬,等玉米煮开花,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粥就熬好了。
如果是老幼病弱人群,更建议先把玉米颗粒磨细一些,变为玉米面粉,再用来熬粥。
白菜
白菜向来是餐桌的“常客”,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誉。
老话还有“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可见白菜在大家心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大白菜有生津润燥、清热败火、开胃养胃的作用。
冬天普遍吃肉多,人容易因此上火,脾胃也不堪重负,此时吃点白菜,可以清热降火,给肠胃缓缓神。
吃法上,建议生吃白菜。当然,并不是要一整颗啃,生吃主要吃的是白菜心。
未经过烹饪加热,白菜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完整保留。再加上,新鲜白菜富含大量水分(高达95%)和糖类,生吃起来十分鲜甜,可谓是口口生津。
卷心菜
卷心菜素有“天然胃药”的美誉。
一方面,卷心菜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U”,这种物质不仅可以促进消化、预防便秘,还能保护胃黏膜,加速溃疡面愈合。
再者,卷心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和维生素E。人摄入后,在酶的帮助下可抑制致癌物的活性,增加解毒物的数量,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卷心菜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可以清热止痛、润脏腑、利脏器,对胃脘疼痛等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好处。
卷心菜最养胃的吃法,是将它手撕成块,再用大火快炒,这样能保留更多的营养元素。
炝炒卷心菜
做法:撕好的卷心菜在冰水里浸泡5分钟;锅内少油,煸炒五花肉;煸出香味后下入蒜片和卷心菜;倒入少许的醋,加入豉油、盐调味出锅即可。
小提醒:吃太多卷心菜易引起胀气,因此腹胀患者不要吃太多。
猴头菇
猴头菇,是一种常见的养胃美食。它可以通过降低胃酸来保护胃黏膜,能缓解一些由胃溃疡、慢性胃炎、胃酸过高等引起的胃部不适。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猴头菇对导致胃病反复发作的元凶——幽门螺杆菌(HP)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冬季寒冷,人体稍不注意容易受凉,出现腹泻、急性胃炎等症,如想预防,可以适当吃点猴头菇,以养胃护胃。
猴头菇炖鸡
做法:干猴头菇3朵泡发好切块,鸡肉600克斩件,加适量生粉、酱油、盐、姜腌制,加猴头菇、党参等材料,下锅炖30分钟以上。
南瓜
南瓜被称为养生瓜,冬季吃南瓜不仅排毒养颜,对肠胃也很有好处。
中医学认为,南瓜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消痰止咳的功效,可治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等症。
南瓜中含有的果胶成分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不受粗糙食物刺激,其所含成分还能促进胆汁分泌、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但是,气滞湿阻、胃胀、胃痛、黄疸的人群则不宜食用,以免造成不适。另外,南瓜不宜与羊肉同食,以免导致气滞。
南瓜粥
做法:南瓜去皮,洗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时放入南瓜,粥熟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人群。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