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张君谦)夜幕降临,但在南林桥镇各村(社区)的屋场上却好不热闹,镇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不仅聊起了家常,还共同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今年来,南林桥镇不断丰富完善屋场会的模式内容,开好小小屋场会,让百姓唱“主角”,打造“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传党音、察民情、解民忧的良好氛围。
屋场会上传党音,按下政策下户“加速键”
“今年以来,镇村干部们不仅带领我们一同学习了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好公民,还宣讲了很多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惠民利民新政策……”参加了石门村屋场会的群众夏继明点赞道。
打造“党建+屋场会”平台,先由党员干部们白天分组包片将各项政策宣传送到家门、小组,在夜晚全部汇聚到屋场,现场集中解答白天宣讲时群众的疑惑,保证所有群众对所有政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屋场会上,镇村干部先后充当宣讲员、宣传员,用直白的语言对党的先进理论进行宣讲,并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森林防火、“两险”征收、征地拆迁、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解答,让村民对党中央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政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今年以来,南林桥镇累计开展各类理论政策宣讲宣传屋场会78场次,受众达2340人次。
屋场会上察民情,供给群众所需“加油站”
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宣讲结束后,大家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开展了以“五共”(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主题的座谈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氛围热烈。“以前都是党员干部干,群众旁边看,现在这个共同缔造活动却是群众唱主角,由群众来商量怎么干,干什么,一起干。”罗城村5组村民吴地久感慨道。
打造“需求+屋场会”平台,通过群众“点单”的形式,确定共同缔造实事项目清单。利用屋场会,收集群众需求想法、商讨解决群众需求对策、对接上级部门、动员村民投工投劳,最终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共同缔造实事项目清单。南林桥镇通过共同缔造屋场会征集群众诉求,包括了清理河床淤泥、增添垃圾桶等,满足群众改善人居环境需求;修建文化观光长廊等,满足群众文化建设需求;还包括了修建河堤道路、游步道等,满足群众优化基础设施需求。自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林桥镇各村(社区)累计召开共同缔造屋场会39场次,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136条,形成共同缔造实事项目清单的项目56个。
屋场会上解民忧,画牢干群关系“同心圆”
今年旱情下南林桥镇湄溪村的1000余亩稻田喝上水也是多亏了屋场会。“好不容易筹资购种、育种、插秧、管理稻田,秧苗今年长势喜人。但是转过头看着刚挂穗的水稻‘喝’不到水,我心里仍然十分难受啊!”“从附近的湄港河引水或许最有效……”“书记,我是党员我先上,挖沟埋管对我都是小事……”,在湄溪村的屋场会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守好群众的“饭碗”。在湄溪村种粮大户陈卫星、李烈祥的牵头带领下,湄溪村村民不等不靠,自掏腰包,出工出力挖通渠道200余米,添购水泵20台、水管5000余米,有效缓解了旱情对稻田的影响。
打造“民主+屋场会”平台,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坚持民主决策。本着“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的原则,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无论大小全部摆到屋场会上来讨论,鼓励群众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对于屋场会上讨论形成的决议及时进行村务公开,保证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群众的参与下进行,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一个小屋场,三五条长椅、十几个板凳,小小屋场会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为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鼓励群众参与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提供了大平台。今后,南林桥镇将继续把屋场会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编辑:谭茜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