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现9个新物种

10月11日,为时一年的湖北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阶段性结果发布,结果显示,湖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其中不少新物种在湖北首次发现。


过去一年时间里,由中科院、省环科院、高校专家组成的调查队在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巴东县等7个试点调查区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000多种、鸟类303种、鱼类100种、昆虫644种、兽类44种、两栖和爬行类67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陈再达:“这七个试点地区代表了长江流经我省的上中下游,基本涵盖了我省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随着湖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喜的是,这次调查共发现9个全球首次发现的新物种:昆虫方面,共发现两个新物种,分别是奇特方瓢虫和中华细腰长朽木甲,都位于神农架林区;随着长江施行禁渔两年,鱼类共发现7个新物种,例如在巴东神农溪发现的山鳅属鱼类一新种就是其中之一。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鹗:“7种主要是在神农架、巴东和宜昌,和一些河流的溪流里面,这些鱼类的发现,对于我们的保护,对于我们的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指示生物。”

不仅如此,本次共发现陆生高等植物湖北新记录种6种,分别是浙江凤仙花、玉兰叶石楠、无腺桉叶悬钩子、芥叶蒲公英、肿胀果薹草、繁缕虎耳草。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为期两年,将于明年4月结束。

来源:长江云